-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對于有五年糖尿病史且一直使用胰島素治療(門冬三次,長效晚上一次)的情況,應注意血糖監測、飲食控制、運動管理、胰島素保存與注射技巧、預防低血糖以及定期復查等。 1. 血糖監測:定期測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況,以便調整治療方案。可使用血糖儀在家自行測量,也需定期到醫院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2. 飲食控制:遵循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的飲食原則。控制主食攝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比例,避免高糖飲料和高糖水果。 3. 運動管理:適量運動有助于控制血糖,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 150 分鐘。但要注意避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期劇烈運動,以防低血糖。 4. 胰島素保存與注射技巧:未開封的胰島素應冷藏保存,開封后可在常溫下存放一段時間。注射時要注意部位輪換,避免同一部位反復注射。 5. 預防低血糖:隨身攜帶糖果或餅干,一旦出現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及時補充糖分。 6. 定期復查:包括血糖、肝腎功能、眼底檢查、足部檢查等,以便及時發現并發癥并進行治療。 總之,糖尿病患者需要綜合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治療依從性,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025-02-17 04: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糖尿病屬于常見病如果不及時控制會引起很嚴重的并發癥,如果藥物控制不理想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控制。建議去正規醫院的內分泌科就診檢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平時建議服用琦肽菜籽低聚肽,琦肽菜籽低聚肽被稱為“促胰島素釋放肽”。是一種具有促進胰島素分泌作用的肽。根據其特有的空間結構,增強胰島素的穩定性,誘導低活性胰島素恢復有活性的空間結構,從而激活胰島素,增強對胰島素受體的親和性,使葡萄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主要原料菜籽低聚肽粉是由菜籽蛋白分解而成的,迅速補充平衡人體營養素、提升免疫力、輔助降血壓、調節血脂等健康功能。
2015-12-22 02: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對于現在的情況建議你平時控制飲食外加口服二甲雙胍控制,平時建議服用琦肽菜籽低聚肽,琦肽菜籽低聚肽被稱為“促胰島素釋放肽”,誘導低活性胰島素恢復有活性的空間結構,激活胰島素,增強對胰島素受體的親和性,使葡萄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除了調節血糖,菜籽低聚肽能有效的輔助降低血壓。是適合糖尿病患者服用的一款功能性保健食品。在飲食方面,可以多選擇低糖的食物,少吃多餐。當然,也要保證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比如散步等。祝您健康。
2015-12-22 00: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1,您好,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治療要注意長期堅持應用,不要隨便的停藥,有特殊情況像沒有吃飯注意減量或者停藥一次,要定期監測血糖,明確血糖控制情況,根據血糖情況不斷調整胰島素用量的。建議:1、定期監測血糖,根據血糖結果來調整胰島素,不要自己隨便調整劑量,不要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判定血糖控制情況,要實際測量的血糖結果來判斷,如果有條件可以自己買個血糖儀,經常測量血糖,不僅可以監測血糖,而且經常測量可以避免出現低血糖的發生。2、如果某頓飯沒有吃飯或者吃得少,記得要停藥或者減量,此時適合飯后注射胰島素。3、如果出現出虛汗、心慌等癥狀,考慮低血糖可能性比較大,注意及時補充糖或者吃飯,避免低血糖的損害。4、比較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避免甜食,不要吃得太咸太油膩了,注意多喝水,每頓飯盡量吃八九成飽,避免吃得太飽,避免暴飲暴食。5、注意鍛煉身體,適當的運動對于控制血糖是有好處的。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健康!
2015-12-21 21: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糖尿病的治療是綜合治療,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缺一不可。只有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的配合下,藥物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則,藥物再好也很難發揮作用。有些病人對此不了解,認為用上藥之后,多吃點也無妨,并試圖通過增加藥量來抵消多進食,這是很不明智的。這樣做的結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體發胖,加重胰島素抵抗,而且,還會增加胰島負擔,加速β-細胞功能衰竭。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目前都沒有解決糖尿病的根治問題,主要因素可能與II型糖尿病是一種由多個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且共同參與發病的多因子疾病。在治療單一方面西醫比中醫效果明顯的多,但要想解決有復雜的、多種因素共同參與的疾病時,客觀地說,中藥在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藥效果遠不及西藥(我見過單服用中藥就很好的控制血糖的病例)
2015-12-21 18: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