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秦銳 主任醫師
江蘇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兒童保健科
-
小兒髖關節脫位是常見的兒童骨骼疾病,就診科室通常為外科。其成因復雜,治療方法多樣,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9-01-03 13:04
1.疾病原理:小兒髖關節脫位多因先天髖臼發育不良、關節囊松弛等。
2.癥狀表現:患兒可能出現下肢不等長、跛行、髖關節活動受限。
3.檢查方法:通過X線、B超等檢查明確脫位程度。
4.治療方式:輕度脫位可采用佩戴支具等保守治療;嚴重脫位需手術復位。
5.康復要點:治療后要遵循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
總之,小兒髖關節脫位需早發現早治療,以促進髖關節正常發育。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膝關節炎滑膜炎,是一種多發性疾病,其發病部位主要在膝關節.容易造成患者暫時或長期部分喪失勞動力,無論對患者和對社會的危害都較大.目前,雖由許多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仍有許多患者仍不能治愈.尤其是部分中青年患者,要承擔許多社會和家庭責任,同時又在長期忍受疼痛的折磨.這無疑是急待我們醫務工作者解決的問題. 這些都促使我們不斷的探索新的,更有效更簡單的治療方法.醫學研究確認:膝關節滑膜炎,滑囊炎,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疾病.產生的疼痛原因是滑膜發炎造成,所以最后歸結為治療滑膜炎.
2015-12-21 08:4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髖關節滑膜炎發病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創傷、細菌感染及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有關。起病或急或慢。建議用中藥治療,外敷純中藥熬制的祖傳膏藥能穿透骨關節屏障及深層組織,迅速通達整個關節,促進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
2015-12-21 07: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關節腫脹型主要是過度運動后腫脹為主,疼痛輕重不一。非腫脹型,以關節疼痛為主,常伴有輕度腫脹。研究證實,兩種類型實質相同,只是滑膜病理改變程度不同而異。研究者發現,當膝關節長時間單一動作超量運動之后,滑膜組織充血水腫,紅、白細胞及纖維素滲出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呈正相關系,且當滲出速度超過滑膜代償性吸收速度時,關節積液,進而使關節腔內壓繼續升高,氧分壓繼續下降的惡性循環,久之滑膜退變脂肪化生等慢性無菌炎癥形成,從而認為,超量運動之后,創傷性滑膜炎的發生,不僅與關節面的重復揰擊,關節囊的損傷有關,而且在病程的發展及轉歸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中藥熏洗,通過局部的熏蒸擦洗,使藥力直達病所,既活血通絡,驅邪外出,又可緩解疼痛,減輕癥狀,從而改善了髖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緊張狀態和局部微循環,消除了組織水腫,促進了無菌性炎癥的消退,借助于外用藥物的熱效應和藥物效應,使局部的瘀阻得以溫通,從而加快滑膜損傷修復和關節功能恢復,有利于積液盡快消除。臨床觀察,中藥內服外洗是治療兒童髖關節滑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5-12-21 04: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根據你的病情分析一般滑膜炎是因膝關節各種外傷、骨折、過度勞損、關節內游離體及手術等刺激或損傷滑膜而產生的炎癥反應。滑膜在傷損后很快出現關節充血、腫脹、滲出、關節積液。病人訴關節腫脹不適,疼痛。膝關節腔穿刺可見稀釋淡黃色液體。如為血性則應注意與腫瘤、結核、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相鑒別。滑膜炎所致滲出常延續較長時間,約至滑膜損傷恢復為止。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20 23: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髖關節滑膜炎屬中醫痹癥范疇,是損傷引起經脈痹阻,濕濁流注關節所致。傷后關節內積血積液,瘀而化熱,濕熱相持,使關節發熱腫脹,筋肉拘攣,關節活動障礙。受傷后肌肉、筋膜、肌健、韌帶、關節囊滑膜、關節軟骨等組織的經脈隨之受傷,氣血不暢,故疼痛跛行。正如《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所說的:“若素受風寒濕氣,再遇跌打損傷,瘀血凝結,腫硬筋翻,足不能直行。”風寒侵襲加外傷可導致筋強(血癌凝結,僵硬強直),筋結(氣血凝滯,局部腫脹結塊),筋阻(癌血阻滯,組織痙攣或變性),筋萎(肌筋功能減弱,萎軟無力),筋柔(關節松遲乏力)。所以治療應著重辨證施治,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急性損傷初期,多有瘀血內阻,濕熱下注,治療應以活血利濕為則。自擬的活血利濕通絡湯,方中益母草、赤芍、雞血藤、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藥下行;意苡仁、茯苓健脾利濕;地龍、青風藤、忍冬藤通經止痛;柴胡、白芍疏肝理氣,黃柏清熱燥濕;和而共奏活血通經,清熱利濕之效。
2015-12-20 14: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