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歲社交恐懼癥如何改善和治療?
患者年齡:20發病時間:2009.5主要表現:不愿與人交流,特別是生人,表現緊張,心跳加速,說話斷續,事后為此苦惱,有時情緒低落,記憶力下降,醫生診斷及化驗結果:社交恐懼癥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表現為在社交場合過度緊張、恐懼等。其成因復雜,包括遺傳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神經生物學因素和個人性格因素等。治療方法多樣,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自我調整等。 1.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基因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和情緒調節。 2.心理因素:如童年創傷、負面的自我評價、過高的社交期望等,可能導致社交恐懼。 3.環境因素:成長過程中不良的社交經歷、家庭環境不和諧等,會增加患病風險。 4.神經生物學因素: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失衡,如 5-羥色胺、多巴胺等,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 5.個人性格因素:內向、敏感、膽小的性格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易引發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癥通過綜合治療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患者要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注意自我調整,逐步克服社交恐懼,恢復正常社交功能。
2025-02-12 19: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不知你的性別如何?一年前是否發生了什么特別的生活事件?這樣的人際交往表現,是一直如此?還是最近有所變化?面對陌生人的緊張和焦慮,我們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和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或許你的性格比較內向,過于在意外界的評價,也對于自己的表現期望很高?在人際關系中,希望被關注、接納、認可是基本的情感需求。其實,只要自然表達,自然表現自己,就可以了。讓自己的喜怒哀樂自然流淌,接納和欣賞自己,內心就會松弛下來了。我們的性格特點、行為模式、情感表達方式主要來自成長經歷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和父母的關系模式。來自父母的關愛、鼓勵和肯定,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人際安全和信任,以及自我價值感;和父母的情感交流,也幫孩子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系和表達情感。
2015-12-18 13: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建議你最好采用“純中藥配合心理治療”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中藥可以起到調理情緒,醒腦開竅,疏肝滌痰,調理氣血,調整機體的臟腑功能及平衡陰陽的作用.俗語說“心病還需心藥醫”,只有從根本上治療疾病,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疾病反復發作的原因就是沒有治療心因,只有去除心因才可以達到根治.如果需要幫助可以與我聯系或進入我的診室,再詳細的告知病情,我們會給出詳細的合理的治療方案,祝早日康復!
2015-12-17 21: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