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范引旺 主治醫師
山西省靜樂縣中醫院
其他
中醫綜合科
-
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腫瘤、抗生育、殺蟲等功效與作用。 1. 抗炎:能減輕炎癥反應,對多種炎癥性疾病如關節炎等有一定緩解作用。 2. 免疫抑制:可調節免疫系統,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 3. 抗腫瘤:對一些腫瘤細胞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4. 抗生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殖功能。 5. 殺蟲:對一些寄生蟲有殺滅作用。 雷公藤雖然有多種功效,但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需嚴格遵循醫囑,密切監測身體反應。
2025-01-16 21: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中藥雷公藤是衛茅科植物雷公藤的根、葉及花。中醫認為雷公藤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內酯軟膏等。雷公藤有劇毒,使用需注意毒副作用。根含雷公藤定堿、雷公藤扔堿、雷公藤晉堿、雷公藤春堿和雷公藤增堿等生物堿。此外,雷公藤還含南蛇藤醇、衛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質等。
2015-12-17 20: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中藥雷公藤是衛茅科植物雷公藤的根、葉及花。中醫認為雷公藤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內酯軟膏等。雷公藤有劇毒,使用需注意毒副作用。根含雷公藤定堿、雷公藤扔堿、雷公藤晉堿、雷公藤春堿和雷公藤增堿等生物堿。此外,雷公藤還含南蛇藤醇、衛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質等。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紅斑狼瘡;口眼干燥綜合征;白塞病;濕疹;銀屑病;麻風病;疥瘡;頑癬(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內服:煎湯,去皮根木質部分15-25g;帶皮根10-12g。均需文火煎1-2h。也可制成糖漿、浸膏片等。巖研粉裝膠囊服,每次0.5-1.5g,每日3次。外用:適量,研粉或搗爛或;或制成酊劑、軟膏涂擦。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殺蟲作用:雷公藤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殺梨葉星毛蟲及卷葉蟲的能力;但其石油醚、乙醚或三氧甲烷浸液,則并無殺蟲能力。雷公藤對各種動物毒性不同,它對人、犬、豬及昆蟲的毒性很大,可以發生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對羊、兔、貓、鼠、魚卻無毒性。雷公藤對機體的作用有二:一為對胃腸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二為吸收后對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視丘、中腦、延髓、小腦及脊髓)的損害,及引起肝、心的出血與壞死。有謂雷公藤主要毒害動物的心臟,但對其他平滑肌及橫紋肌亦有毒性,此為中毒致死的原因。中毒后急救措施為催吐、洗胃、灌腸、導瀉等一般方法,利用羊血或兔胃浸出液的生物學解毒方法尚未確定。雷公藤的毒性成分可用醚浸出,但經過還原作用,毒性完全消失。
2015-12-17 20: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藥用價值功效作用1.抗腫瘤:雷公藤內酯、雷公藤內酯二醇0.1mg/kg給小鼠,對白血病L1210、P388有抗腫瘤活性;對人鼻咽癌的ED50為10-3-10-4μg/ml。雷公藤內酯0.2、0.25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白血病L615有明顯的療效。雷公藤內酯1×10-8mol/L,可抑制乳癌與胃癌的四個細胞MCF-7、BT-20、MKN-45、KATO-Ⅲ軟瓊酯集落形成,抑制率70%以上,IC50為0.504-1.22μg/L。2.抗炎: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40mg/kg灌胃,連續19天,對佐劑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80mg/kg灌胃,對大鼠棉球肉芽腫有抑制作用。雷公藤總甙30mg/kg腹腔注射,抑制大鼠實驗性關節腫、組胺引起的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20mg/kg腹腔注射,抑制大鼠棉肉芽腫。雷公藤內酯100μg/kg皮下注射,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有抑制作用,150μg/kg皮下注射,連續12天,對5-羥色胺所致大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抑制作用;0.05-1.0μg/ml能抑制遠志醇提物的溶血作用,對紅細胞膜有穩定作用。3.對免疫的影響: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20、40mg/kg,雷公藤總生物堿20、40mg/kg灌胃,對小鼠溶血素抗體生成有抑制作用,也抑制小鼠脾細胞溶血空斑形成。雷公藤內酯75、150μg/kg皮下注射可使小鼠血清補體增加,但顯著抑制特異性IgM抗體形成,200μg/kg灌胃,抑制小鼠碳粒廓清及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對2,4-二硝基氯苯(DNCB)引起的遲發型超敏反應無明顯影響。雷公藤紅素于試管內0.1-1.0μg/ml,可以明顯抑制ConA、PHA、PHM及LPS誘導的脾淋巴細胞增生反應,對淋巴結細胞增生也有相似的抑制作用。雷公藤紅素1mg/kg腹腔注射,使小鼠血清溶血素抗體生成明顯下降;雷公藤紅素、雷公藤內酯0.1-1.0μg/ml顯著抑制ConA誘導的小鼠淋巴細胞增生,總生物堿1.0μg/ml也有明顯抑制作用;雷公藤紅素10μg/ml,可以明顯抑制白細胞的移動。雷公藤總甙80mg/kg、總萜211mg/kg灌胃,可使小鼠血液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總數也減少,嗜中性白細胞與單核細胞相對增加,說明選擇性作用于淋巴細胞;脾、胸腺、頜下淋巴結非特異性酯酶(ANAE)染色,證明雷公藤總甙、總萜主要作用于B細胞而抑制體液免疫。雷公藤春堿、雷公藤新堿40、80mg/kg腹腔注射,連續4天,對經溶血素反應為指標的體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雷公藤春堿16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為指標的細胞免疫也抑制,雷公藤新堿80mg/kg腹腔注射,對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遲發型超敏反應具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小鼠碳粒廓清速率,使小鼠胸腺、脾重減輕。4.其他:雷公藤多甙(GTW)16mg/kg灌胃,連續2或5周,或10mg/kg連續給藥7周,可使雄性大鼠附睪精子成活率明顯下降,畸形率上升,灌服抗生育劑量并不影響大鼠垂體-睪丸軸的內分泌功能,可能是直接作用于睪丸與附睪中精子,使其變態與成熟。雷公藤根木部煎劑2、4g/kg灌胃,連續12天,對日本血吸蟲小鼠肝臟蟲卵肉芽腫形成有明顯抑制作用。5.毒性:雷公藤內酯靜脈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0.8m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0.9mg/kg。20-160μg/kg靜脈注射,連續7天,使犬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心電圖T波異常,ST段壓低,160μg/kg,使犬體重下降,心肌出現顆粒性變,肝臟灶性壞死,致死原因主要是心、肝的損害。雷公藤總生物堿灌胃小鼠的LD50為1139±204μg/kg,皮下注射為1136±217μg/kg。雷公藤總生物堿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504.0±29.48mg/kg。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臨床應用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1、免疫調節作用:紅斑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著多種免疫學方面的異常。經雷公藤治療后,常有顯著的療效。驗血發現,隨著紅斑狼瘡病情的好轉,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學異常都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實驗室進行的體外試驗,也證實雷公藤的生物堿能夠抑制抗體的形成。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2、抗腫瘤作用:動物試驗和一些臨床研究證明,雷公藤能抑制過快分裂增殖的腫瘤細胞,因此具有抗癌的作用。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3、改善微循環作用:雷公藤能使血管擴張,從而增加血流量;能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血小板的異常聚集和粘附,從而使微循環的"血瘀"現象得以改善。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4、其它作用:經觀察,雷公藤還具有抗炎的作用、殺菌作用以及解熱鎮痛作用等。此外,還發現,雷公藤毒苷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鑒于上述作用,雷公藤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開始,逐漸被延伸應用到皮膚可許多疾病的治療,比如對麻風反應、紅斑狼瘡、皮肌炎、混合型結蒂組織病、干燥綜合癥、多形性紅斑、各種類型的血管炎、酒糟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臨床治療還證實,它對各種類型的銀屑病,也具有較好的療效。但有礙于雷公藤所具有的毒副作用,還只選用與關節病性和膿皰型銀屑病。化學成份根含雷公藤堿(wilfordine),雷公藤次堿(wilforine),雷公藤堿乙(wilforgine),雷公藤堿丁即雷公藤春堿(wil-皮酰胺(celacinnine),南蛇藤β-呋喃甲酸胺(celafurine),南蛇藤芐酰胺(celagbenzine),雷公藤內酯(wilforlide)A、B,雷酚萜醇(triptonoterpenol),16-羥基雷公藤內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雷公藤內酯醇即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表雷公藤內酯三醇(epitriptriolide),雷貝殼杉烷內酯(tripterifordine),對映-雷貝殼杉烷內酯(antriptolactone),雷公藤酸(tripterygicacid),直楔草酸(orthosphen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胡蘿卜甙(daucosterol)。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中醫應用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1、治療麻風反應:雷公藤干根徹底去除內外兩層皮,將木質部切片曬干。每用4錢,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不加蓋)3~4小時,取褐色藥液250毫升,早晚分服,3~4天為一療程。曾治各型麻風反應167例(其中結核型27例,瘤型140例),均在服藥2~3劑后控制癥狀。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2、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用雷公藤(取木質部,法同上)5錢,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時(不加蓋),得藥液150毫升,殘渣再加水煎取100毫升,混合后早晚2次分服,7~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停藥2~3無治療50例,用藥1~20個療程不等,多數為5~6個療程。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或緩解。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3、治療肺結核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于夏末秋初采根,洗凈曬干,切碎。每31.2克雷公藤加水1000毫升,以文火煎熬,待煎至約500毫升(使每10毫升含生藥0.62克)即成。開始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口服,1星期為一療程;以后視病情與患者體質情況,劑量可略有增減,但每次給藥量不宜超過10~25毫升。如服藥7~10天后無明顯副作用,尚可延長服藥時間;但服用時間過長的應短時間停藥,一般服用20~30天后停藥5~7天。經治99例,多數病人服藥后咳嗽、排痰、發熱、哮喘等癥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治程中按規定劑量服藥,基本上無副作用;若體質較弱者,可有惡心、胃腸不適及畏寒怕冷等反應。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4、中毒與解毒:雷公藤是一種劇毒藥物,尤其皮部毒性極大,使用時應嚴格剝凈皮部,包括二重皮及樹縫中的皮分。據有關單位研究,雷公藤對機體的作用有二:一為對胃腸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一為吸收后對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視丘、中腦、延髓、小腦及脊髓的損害,并能引起肝、心的出血與壞死。臨床所見的一般中毒癥狀有頭暈、心悸、無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肝腎區疼痛、血糞等。為慎重起見,對患有心、肝、腎、胃等器質性疾患的病人及孕婦應禁用;對治程中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肝腎區疼痛,尿中出現蛋白及血清轉氨酶不正常時,應立即停藥。中毒后一般急救措施,除催吐洗胃、灌腸、導瀉外,可服鮮蘿卜汁4兩或燉服萊菔子8兩,也可用鮮韭菜汁或濃茶、羊血等以解毒。據20余個中毒案例的觀察,中毒表現均為腹痛、嘔吐、腹瀉、嚎叫掙扎,但不發熱。死亡大都在24小時內,最多不超過4天。如在服雷公藤后4小時內用催吐劑、瀉劑,一般均能痊愈。[藥量]內服:煎劑,去皮根木質部分15~25克,帶皮根10~12克,均需文火煎1~2小時。外用:適量(多用10~50%酒精溶液)。內服宜慎。雷公藤屬于衛茅科雷公藤屬植物。它的根去皮后即可入藥。經化驗研究,她含有多種生物堿、木質素、氨基酸等化學成分。已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糖漿、沖劑及合劑等多種制劑生產,可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5]以上皆為針對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這個話題所做的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同時希望詳情咨詢專業醫生。
2015-12-17 12: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抗腫瘤:雷公藤內酯、雷公藤內酯二醇0.1mg/kg給小鼠,對白血病L1210、P388有抗腫瘤活性;對人鼻咽癌的ED50為10-3-10-4μg/ml。雷公藤內酯0.2、0.25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白血病L615有明顯的療效。雷公藤內酯1×10-8mol/L,可抑制乳癌與胃癌的四個細胞MCF-7、BT-20、MKN-45、KATO-Ⅲ軟瓊酯集落形成,抑制率70%以上,IC50為0.504-1.22μg/L。2.抗炎: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40mg/kg灌胃,連續19天,對佐劑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80mg/kg灌胃,對大鼠棉球肉芽腫有抑制作用。雷公藤總甙30mg/kg腹腔注射,抑制大鼠實驗性關節腫、組胺引起的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20mg/kg腹腔注射,抑制大鼠棉肉芽腫。雷公藤內酯100μg/kg皮下注射,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有抑制作用,150μg/kg皮下注射,連續12天,對5-羥色胺所致大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抑制作用;0.05-1.0μg/ml能抑制遠志醇提物的溶血作用,對紅細胞膜有穩定作用。3.對免疫的影響: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20、40mg/kg,雷公藤總生物堿20、40mg/kg灌胃,對小鼠溶血素抗體生成有抑制作用,也抑制小鼠脾細胞溶血空斑形成。雷公藤內酯75、150μg/kg皮下注射可使小鼠血清補體增加,但顯著抑制特異性IgM抗體形成,200μg/kg灌胃,抑制小鼠碳粒廓清及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對2,4-二硝基氯苯(DNCB)引起的遲發型超敏反應無明顯影響。雷公藤紅素于試管內0.1-1.0μg/ml,可以明顯抑制ConA、PHA、PHM及LPS誘導的脾淋巴細胞增生反應,對淋巴結細胞增生也有相似的抑制作用。雷公藤紅素1mg/kg腹腔注射,使小鼠血清溶血素抗體生成明顯下降;雷公藤紅素、雷公藤內酯0.1-1.0μg/ml顯著抑制ConA誘導的小鼠淋巴細胞增生,總生物堿1.0μg/ml也有明顯抑制作用;雷公藤紅素10μg/ml,可以明顯抑制白細胞的移動。雷公藤總甙80mg/kg、總萜211mg/kg灌胃,可使小鼠血液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總數也減少,嗜中性白細胞與單核細胞相對增加,說明選擇性作用于淋巴細胞;脾、胸腺、頜下淋巴結非特異性酯酶(ANAE)染色,證明雷公藤總甙、總萜主要作用于B細胞而抑制體液免疫。雷公藤春堿、雷公藤新堿40、80mg/kg腹腔注射,連續4天,對經溶血素反應為指標的體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雷公藤春堿16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為指標的細胞免疫也抑制,雷公藤新堿80mg/kg腹腔注射,對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遲發型超敏反應具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小鼠碳粒廓清速率,使小鼠胸腺、脾重減輕。
2015-12-17 03: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