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和恐懼癥患者服藥后迷糊怎么辦
大家好,我有個朋友患有抑郁癥和恐懼癥,他害怕和人接觸,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的情況非常的嚴重,內心嚴重畸形,我們都很擔心他,現在他在服用藥物治療整天都迷迷糊糊的。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抑郁癥和恐懼癥是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服藥后出現迷糊可能與藥物副作用、病情本身、個體差異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 1. 藥物副作用:部分抗抑郁和抗恐懼藥物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導致迷糊。如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一般在適應一段時間后會減輕,若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復診調整用藥。 2. 病情未控制:嚴重的抑郁癥和恐懼癥可能影響認知功能,出現迷糊感。此時需要綜合評估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3. 個體差異: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有的人可能對某些藥物更敏感,從而出現迷糊癥狀。 4. 睡眠問題:患者可能因疾病本身或藥物影響睡眠質量,導致白天迷糊。要保證充足且規律的睡眠。 5. 生活方式: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加重迷糊癥狀。建議適當運動,合理飲食。 總之,抑郁癥和恐懼癥患者服藥后迷糊需要綜合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患者應遵醫囑治療,定期復診,家屬也要給予關心和支持。
2025-01-16 14:4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可以治好的. 治療精神病的方法有多種,目前所采用的心理治療有以下幾種: (1)談心治療及暗示治療法; (2)向精神性藥物療法:廣義地說,也稱藥理心理學,就是研究藥物作用和人的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一門科學; (3)精神分析療法,主要有:洞察患者,并對其適應方式和性格上的偏離進行修正;轉換病人的心理狀態,促使病人自己能動地實現新的人格特征;治療者與病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理解; (4)催眠療法,包括催眠狀態下的暗示治療和催眠術治療; (5)行為治療; (6)生物反饋療法、氣功療法瑜珈治療、坐禪、體育運動治療和音樂治療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心理治療。 社會上不少人由于缺乏基本醫學常識,常將精神病誤稱為"神經病",它們都屬于神經系統的障礙。精神病是人腦的高級神經活動出現了障礙,常常表現為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的反常,如言語錯亂、興奮躁動、打人毀物、沉默少語、敏感多疑、煩躁易怒、哭笑無常等。神經病研究和診治的范圍是從大腦、脊髓直至周圍神經和肌肉的疾病,臨床常表現為感覺和運動的障礙如意識障礙、失語、癱瘓、抽搐、麻木、疼痛、大小便障礙等。如果是大腦的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精神疾病,就可能既有感覺運動癥狀,又有精神癥狀。
2015-12-17 01: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