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感尷尬、與人交流困難是否是病?
其實初中的時候我就很內向,只是到高中來后就跟內向了,因為這里的每個人感覺都很優秀,我很自卑,在大家面前很少說話也不敢大聲說話,坐在教室里總感覺跟別人格格不入。我很少跟別人主動說話,有時候別人跟我說話,我心里很開心,但是卻不知道要跟他們說什么,就只言兩句的敷衍幾句,久而久之,就沒人愿意主動跟我說話了,他們在背地里都叫我“怪物”。我在戶外走時,心里總覺得有人在看著我,就覺得很尷尬,手不知道要放哪里,行為一點也不自然,上街時也是這樣,所以我沒事通常就窩在家里,不敢出去,那種感覺真的很煎熬!我時常會莫名的感到尷尬,總感覺有人在注意著我,這是不是一種病啊?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常感尷尬、與人交流困難可能是社交焦慮障礙,也可能與性格內向、缺乏自信、過往經歷、心理壓力、環境因素等有關。 1. 性格內向:性格內向的人往往在社交中表現得較為拘謹,不太善于主動與人交流,這可能導致在人際交往中感到不自在和尷尬。 2. 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能力、外貌等方面缺乏信心,容易在他人面前感到緊張和不安,從而影響正常的交流。 3. 過往經歷:過去可能有過不愉快的社交經歷,如被嘲笑、批評等,留下心理陰影,影響后續的社交行為。 4. 心理壓力:學習、生活中的壓力過大,會使人在社交時更加敏感,容易產生尷尬的感覺。 5. 環境因素:周圍環境中他人的優秀表現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壓力,覺得自己難以融入。 如果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和學習,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等,以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如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來改善癥狀。同時,要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多參加社交活動,逐步提高社交能力。
2025-01-14 03: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有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種有弊無利的不治之癥,因而感到悲觀絕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知。心理學家認為自卑者比狂妄自大的人令人喜歡得多,他們有許多特長,如:他們往往都很謙虛,善于體諒人,不會與人掙名掙利,安分隨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謹慎,穩妥細致,重感情,重友誼,一般人都樂于與他們相處。因此,自卑者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增強生活的勇氣,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
2015-12-13 18: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這個是個人的性格問題,要是你想改變的話就是要你自己努力的。這純屬是個人的性格的問題,要是你想改變的話開始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多去與人交流,慢慢就會改變的。
2015-12-13 07: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原因很多,也許是你一天中某一件事不順心,或者是你最近某方面的壓力太大,或者是因為天氣原因。不用太過擔心,你可以聽聽音樂,深呼吸,洗個熱水澡,盡可能的放松自己
2015-12-13 06: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美國精神病大詞典對于多重人格的定義是:一個人具有兩個以上的,相對獨特的并相互分開的亞人格,是位多重人格。多重人格可以有雙重人格,三重,四重,最多的可以達到十幾重,甚至二十幾重人格,其中以雙重人格相對多見,通常其中一種占優勢,但兩種人格都不進入另一方的記憶,幾乎意識不到另一方的存在。從一種人格向另一種人格的轉變,開始時通常很突然,與創傷性事件密切相關;其后,一般僅在遇到巨大的或應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發泄等治療時,才發生轉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