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歲長期存在社交與情感障礙,懷疑精神分裂,怎么辦?
患者年齡:31發病時間:從記事起主要表現:腦子空洞無物,沉默少語,與朋友在一起無話可說,只能偶而附和一下,很被動,自己又無法改變現狀;回避他人,從不主動與人交往,我自小皮膚干燥,有褪皮現象,常招人嘲笑,回響起來那時候太無助了,似乎從那時起就喪失了與人交往的信心,平時走路怕遇熟人,就是不知道說些什么,因為無話可說;遇到難題從沒想過求助他人,只能自己苦悶,學習與工作每況愈下,挫折不斷,信心與樂趣逐漸消失了;情感淡漠,從沒由衷的主動關心親人與朋友,自覺不到生活的樂趣,也不能為他人找想。以前我只是把這些看成是我的缺點,想改正就是做不到,常有負罪心理,現在得過且過,沒希望,感覺自己象行尸走肉,吃喝拉撒而已,求助網絡突然發現我竟符合精神分裂癥的描述,我該怎么辦?去醫院我沒有勇氣,社會壓力太大了醫生診斷及化驗結果:沒去求醫過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長期存在社交與情感方面的問題,可能是心理障礙,也可能是精神疾病。常見的原因包括性格因素、童年經歷、社交技能缺乏、心理壓力以及潛在的神經生物學異常等。 1. 性格因素:內向、敏感的性格可能使人在社交中表現被動,回避與人交往。 2. 童年經歷:小時候因皮膚問題遭嘲笑,導致喪失交往信心,影響成年后的社交。 3. 社交技能缺乏:不懂得如何開啟和維持話題,缺乏主動交流的能力。 4. 心理壓力:學習和工作的挫折累積,加重心理負擔,影響情緒和社交。 5. 神經生物學異常:大腦神經遞質失衡等生理異常可能影響心理和行為。 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必過于恐慌,但也不能忽視。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幫助,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改善狀況,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和信心。
2025-01-10 00: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武威 主治醫師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心理門診
-
你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家庭環境等因素以及壓力過大引起的慢性疲勞綜合癥,側重于精神心理疲勞。通過正確的抗疲勞自然療法會恢復青年活力的。你不應當屬于精神分裂癥,如果你按精神分裂癥服用精神藥物后果不堪設想。請關注慢性疲勞綜合癥。
2015-12-12 12: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一直都很壓抑,考慮你現在是抑郁癥情況了可以及時在專業幫助下好起來醫院去就是開藥物,服用下抗抑郁藥物,還需要心理調節,可以聯系心理咨詢中心,做心理疏導,慢慢走出來。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czyzc:多謝,不過我還是下不了決心去醫院,我想自己再思考一下走過的人生道路。小時候的事情基本都淡忘了,這也是疾病嗎?
2015-12-12 03: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