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齡人相處易犯錯且有極端沖動,是心理壓抑嗎?
醫生,您好!在這我就直說了.我很古怪,跟長輩就很沉著,很和氣,也很禮貌等,不讓人感到是個壞的那類的人.但跟同齡人就很少有那樣的感覺了,雖然不發脾氣,但感覺是:跟同齡人在一起的感覺都比不上跟長輩在一起的感覺好.感覺在同齡人的生活當中,我很容易犯錯,但每次都不知不覺的就走出錯誤的方向.比如:在我的同齡人的圈子里,老是有吵架,打架等等,我很不喜歡那樣的生活,我的朋友又多.但有時候感覺朋友出事了,而我每次都不做點什么,就會說一些安慰的話,可那話朋友聽多了也會反感的.就有反感的.有時候因為某種事就想起過去的種種,想著想著,就有一種想殺人的沖動.每次我都會走出那個沖動,我怕我哪天走不出來啊!醫生.我是不是有太多壓抑了啊???!哎!!神經都快被壓裂了...幫幫忙吧!謝謝!!!第一次問題補充:(2007-12-2010:45:47)你說的我都知道,我首次問心理醫生,是因為我一直都是自己解決心理的問題的.我說的長輩,所指的是任何一個是我們長輩的人,怪我沒有說清楚啦!你還可以吧!你說的我都想到了,我想知道還有那些我沒有想到的,從這我能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警戒...在此,謝謝你了,這為朋友....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這種情況可能是心理壓抑的表現,也可能與個人性格、社交能力、成長環境、情緒管理能力和心理認知等有關。 1. 個人性格:性格內向或較為敏感,在與同齡人交往時可能更易產生困擾和沖突。 2. 社交能力: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解決沖突的技巧,導致在同齡人圈子中應對不佳。 3. 成長環境:家庭氛圍、教育方式等可能影響對人際關系的認知和處理方式。 4. 情緒管理能力: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容易出現沖動想法。 5. 心理認知:對自我和他人的認知偏差,影響與同齡人的相處感受。 總之,這種情況需要重視并積極調整。可以通過學習社交技巧、提升情緒管理能力、改善心理認知等方式來改善。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2025-01-08 22: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首次問心理問題,可以看出你還是有點逃避你的心理感受的,至少是曾前一直是逃避.那么從現在開始面對吧.想起過去的種種過去發生了什么?是父母的原因嗎?因為你提到長輩,提到對長輩的態度.你需要得到認可,無論你在長輩面前還是在同輩面前,你的心理都是一樣的的----得到認可.長輩在乎什么----你是否懂事.同輩在乎什么----你是否夠義氣.所以就引起你表現的不同了.矛盾的表現,讓你感覺自己本質上不是好孩子,只是行為好而已,而你想作個好孩子,于是你痛苦了.你認同嗎?我不知道你早年發生了什么,但是過去的就過去了,無法彌補,不管是誰的錯,不過我要說的是,如果你認為是父母的錯,那么人人都會負責任的告訴你----父母是愛孩子的----只是方式可能不對.如果是父母的“錯”,你一定要認識到父母是愛你的,如果是別人的“錯”,你要認識到,很多時候別人是無意的,先在你長大了,是個大男子漢了,難道不能以男子漢的豁達去原諒他們嗎?不是過去追著你,而是你抓住過去不放,最后耽誤的是自己,現在你痛苦,不就是證明嗎?換種眼光看過去,而且過去也許的卻不是你想的那樣糟糕呢,只是你寧愿去看不好的一面.看淡過去你也就放了自己.你有認同危機.你強烈的想得到別人的認同,這與你青春期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同有關,那么從現在開始去發現自己的優點,自己去認同自己,否則你會不斷的去同伴去長輩那里去尋求認同,矛盾不斷,痛苦不斷.比如你希望自己是好孩子,比如你對長輩對同伴細心體貼,比如你對自己攻擊性的壓抑---是因為你善良不愿意傷害別人,比如你現在想變的更好,等等
2015-12-08 18: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去旅游散散心吧
2015-12-08 17: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理分析:回觀一下你的青春期,是否有過被朋友傷害的經歷,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和老人、孩子相處很容易,卻不知道如何與朋友相處,而且與同齡人相處總讓自己難受。心理指導:當我們在某個時間段被朋友背叛,被傷害,過了很多年,我們以為事情已經過去,自己認為無所謂了,事實上當時的陰影一直壓在心里,所以我們對同齡人不再相信了。找出問題的癥結,然后一步步去解開這個困惑。
2015-12-08 17: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