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不定期心臟不適伴多種癥狀,何因
近兩年不定期感覺心臟不舒服,胸悶、心慌,四肢發涼、無力、出汗,發困。服地奧心血康可緩解,1、2天后癥狀消失。血壓100--140,其他生化指標均正常。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心臟不定期出現不舒服,伴有胸悶、心慌、四肢發涼無力、出汗、發困等癥狀,可能是心臟本身病變、血壓異常、神經調節紊亂、內分泌失調、貧血等原因所致。 1. 心臟本身病變:如冠心病,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供血不足。癥狀可在勞累、情緒激動等時出現。治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以及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單硝酸異山梨酯片等。 2. 血壓異常:血壓 140/100mmHg 偏高,長期高血壓可損傷心臟血管,引起心臟功能異常。需監測血壓,必要時服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緩釋片、厄貝沙坦片、美托洛爾片等。 3. 神經調節紊亂: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壓力大等,可能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影響心臟功能。應注意心理調節,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4. 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激素分泌異常會影響心血管系統。需完善甲狀腺功能檢查,確診后進行相應治療。 5. 貧血:貧血時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心臟需加強做功以滿足身體需求,從而引起不適。治療需明確貧血原因,如缺鐵性貧血補充鐵劑等。 出現心臟不適癥狀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如心電圖、心臟彩超、血液檢查等,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
2024-12-12 13: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心臟神經官能癥,常由精神、情感因素引起。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心慌、心跳加快、心前區疼痛、呼吸不暢、易激動、乏力多汗、失眠多夢等,體檢均無異常。而患者認為自己患了心臟病,情緒緊張又可加重癥狀。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要從認識本病開始,相信完全可以自愈。 當出現癥狀時,可采取放松療法。具體做法是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沙發或躺椅上。首先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頭部,咬緊牙關,然后將牙關松開,咬牙的肌肉就會產生松弛感。接著把注意力轉移到頸部,盡量使脖子的肌肉緊張,感到酸痛,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第三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兩手上,將兩手用力握緊,直至發麻、酸痛,然后放松,放在舒服位置,保持松軟無力狀態。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氣,憋幾秒鐘,緩緩把氣吐出,如此反復,讓胸部覺得輕松為止。如此類推,依次將注意力集中于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最后,全身軟軟地處于輕松狀態,保持2-3分鐘。按此法學會放松全身肌肉,并記住放松的次序,每日照此法做2次,持之以恒必有效。 心臟神經官能癥的診斷需在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的基礎上做出,診斷時宜慎重。應排除內分泌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及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冠心病患者的胸部不適常與活動或體力勞動有關,心得安試驗陰性,運動試驗陽性;心肌病患者心臟超聲檢查有陽性發現;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有上感病史,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升高可供鑒別。
2015-12-04 22: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這是心臟的病,高血壓病,如果高血壓時間長的話會累積到心臟,會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中醫在治療慢性病方面還是有很好的療效的,你可找當地的中醫用中藥治療,可能會好些,可能再檢查也是這個結果。
2015-12-04 12: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根據您的咨詢癥狀和化驗檢查結果考慮還是心臟神經官能癥。這個不是器質性疾病。先不需要擔心。心臟神經官能癥不是器質性疾病。可以看看心理醫生。心臟神經官能癥服用谷維素片和安神補心丸可以改善癥狀、保持心情舒暢很重要。祝健康。
2015-12-04 09:4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可以用復方丹參滴丸,冠心蘇和丸等一些中成藥較好。
2015-12-04 08: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