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澤群 主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懷孕兩個月出現白色分泌物,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可能與激素變化、炎癥等有關。包括激素影響、衛生習慣、飲食因素、炎癥感染、個人體質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8-11-26 16:06
1.激素影響:懷孕后體內激素水平改變,會使陰道和宮頸分泌物增多,通常無異味和瘙癢。
2.衛生習慣:孕期未做好外陰清潔,易導致分泌物異常。應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勤換內褲。
3.飲食因素:過多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可能影響分泌物性狀。建議飲食清淡,均衡營養。
4.炎癥感染:若有陰道炎等炎癥,會出現瘙癢、異味的白色分泌物。需檢查白帶常規確診。
5.個人體質:部分孕婦體質特殊,分泌物情況也有所不同。但只要產檢正常,無需過度擔憂。
總之,懷孕兩個月有白色分泌物,多數情況下無需緊張。但如果伴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處理。同時,孕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對動脈造成損害,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具有清潔疏通動脈的功能.根據你的病情,顯然是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所以應該引起注意,主要是在膳食上注意提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面給你提供膳食上的指導:1,多吃魚類,魚類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研究表明,當吃魚的次數達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一次的時候,能有效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量.甲魚也是可以攝入,對身體有的一定好處,但要注意藥食同源的食物,要注意攝入的量,不可過量.建議吃許多常見的食物,對于補充高密度脂蛋白也是很有效的.2,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整粒谷物和面包等纖維含量非常高的食物,能有效降低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營養專家指出,為了達到影響膽固醇含量的效果,膳食中的纖維必須達到15到30克.3,多吃豆制品,豆腐和膨化植物蛋白等大豆制品中,含有一種天然的植物化學物質,叫作異黃酮.研究顯示,這種化學物質有助于把危害動脈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人體中清除出去.4,攝入足量的維生素C,血液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與人體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成正比.所以每天,應攝入大量的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C.祝您健康!謝謝
2015-12-03 22:2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血脂里面包括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一些成分,高密度脂蛋白要高些才健康,如果高密度脂蛋白低的話,也屬于高脂血癥里面,需要降低血脂,可以用下這方面的藥,甲魚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沒有確切的功效
2015-12-03 17:2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高密度脂蛋白正常的參考值,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55mmol/L.高密度脂蛋白是由載脂蛋白,磷脂,膽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組成.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將蓄積于末梢的游離的膽固醇與血液循環中脂蛋白或與某些大分子結合而運送到個組織細胞,主要是肝臟,維持細胞內膽固醇的相對恒定,從而限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減少血漿游離膽固醇的溶度,構成膽固醇從細胞膜留向血漿脂蛋白的濃度梯度,降低組織膽固醇的沉積.如果膽固醇在血漿過量沉積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因此適當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有效預防都賣粥樣硬化的發生.針對你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情況就是要注意控制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因此你可以吃點像甲魚這種高膽固醇的食物,但是不要吃太多,以免引起膽固醇含量過高.
2015-12-03 17: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高密度脂蛋白膽固的作用是把膽固醇從外周運回到肝臟代謝,可以使周圍血管內的膽固醇降低,因此是保護心腦血管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需要注意飲食,低脂低糖低鹽飲食可以多吃點牛奶、魚蝦、新鮮蔬菜等;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吃甲魚,但不能常吃。
2015-12-03 16: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健康指導:您好,您這種情況是可以進食甲魚的,因為甲魚是傳統的滋補食物,它富含大量的優質蛋白,是大補陰血的食物,具有滋陰涼血、益氣壯陽的功效;同時對于機體的脂質代謝并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您是可以吃的。
2015-12-03 08: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