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歲中醫對糖尿病中醫辯證的見解
我今年61歲,從事了39年的中醫,盡管現在的國情西醫比較受歡迎,因為中醫治本的!所以現在的人們為了工作,還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所以喜歡先控制病情,所以大多數都選擇西藥,可是相對于我們的富貴病“糖尿病”我們有自己的辯證!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中醫對其辯證有著獨特的認識,包括病因、癥狀、分型、治療原則及預防方法等。 1.病因:主要有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稟賦不足等。 2.癥狀:常見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等。 3.分型:分為陰虛燥熱型、氣陰兩虛型、陰陽兩虛型等。 4.治療原則:根據不同分型,采取清熱潤燥、益氣養陰、滋陰溫陽等治法。 5.預防方法:注意飲食均衡,控制糖分攝入;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激;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中醫對糖尿病的辯證論治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治療和調理。
2025-01-08 00: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辨證 1、素體陰虛 導致素體陰虛的原因有: ①先天不足:《靈樞·五變篇》說:“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是指在母體胎養不足所致。 ②后天損耗過度:如毒邪侵害,損耗陰津。 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陰津的臟腑受損,陰精無從化生,如《外臺秘要·消渴門》說:“消渴者,原糖尿病知識其發動,此則腎虛所致,每發即小便至甜。” ④臟腑之間陰陽關系失調,終致陰損過多,陽必偏盛,陽太盛則致“消”。
2015-11-23 10:5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