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歲學生多次心悸,檢查正常,原因不明咋辦
我今年18歲,從初中開始就有過幾次心悸,去醫院也看過,也吃過中藥,效果不是太好.不定時的感到心慌.醫生說可能是早博引起的.我是學生,因為學習的原故,平時很少鍛煉,我覺得是跟平時鍛煉少有關.我不知道引起的具體原因到底是什么,各項檢查也很正常.請問我應該怎么辦?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8 歲學生多次心悸,檢查正常但原因不明,可能與精神壓力、缺乏鍛煉、不良飲食、心臟神經官能癥、心律失常等有關。 1. 精神壓力:學生學習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可能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心悸。應注意勞逸結合,適當放松,如聽音樂、散步等。 2. 缺乏鍛煉:平時很少鍛煉,心肺功能相對較弱,可能影響心臟正常功能。建議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慢跑、游泳等。 3. 不良飲食:常吃高油高鹽、辛辣刺激食物,或喝咖啡、濃茶等,可能刺激心臟。要保持均衡飲食,減少刺激性飲品攝入。 4. 心臟神經官能癥:多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自覺心慌但檢查無明顯異常。需調整心態,必要時進行心理治療。 5. 心律失常:雖然各項檢查正常,但仍可能存在不易察覺的心律失常。可進一步做 24 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 總之,心悸原因多樣,需要綜合考慮。若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心內科就診,進一步明確診斷,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2024-12-24 15: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甚至不能自主的一類癥狀.發生時,患者自覺心跳快而強,并伴有心前區不適感.屬祖國醫學“驚悸”和“怔仲”的范疇.本病證可見于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并存,凡各種原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律發生異常,均可導致心悸.西醫學中某些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律失常,以及貧血,低鉀血癥,心臟神經官能癥等出現心悸,均可參照本篇治療.心悸指不因驚嚇而自心跳不寧的疾患.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簡稱悸.其重癥為怔忡.多因氣血虛弱,痰飲內停,氣滯血瘀等所致.陽虛氣弱而心悸者,癥見心下空虛,狀若驚悸,或先煩而后悸,脈大無力,治宜溫陽益氣;陰血不足,血不養心而心悸者,兼見面色無華,舌淡脈細,若兼虛火,則五心煩熱;水飲內停,水氣凌心而心悸者,兼見胸脘痞滿,頭暈惡心,小便短少,苔白,脈弦,治宜通陽化飲;痰郁心悸者,兼見驚惕不寧,突然而作,時作時止,甚則心跳欲厥,脈滑大,治宜滌痰定悸;氣滯血瘀心悸者,兼見短氣喘息,胸悶,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脈結代,治宜活血理氣.在日常診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訴胸悶,心慌,胸痛,自認為患了“心臟病”,憂心忡忡地來院就診.但大多病人經檢查:X攝片,心電圖及超聲心電圖檢查均正常.這并非是器質性心臟病,而是一種以心血管癥狀為主的功能性失調的心臟神經官能癥(即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心臟為何有神經官能癥呢?由于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癥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循環系統缺乏適當鍛煉,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致本病.心臟神經官能癥是全身神經官能癥的一種(即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在心血官系統的表現),其癥狀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普通的自覺癥狀是心悸,呼吸不暢,心前區疼痛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抖,眩暈,多夢等表現.本病雖沒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時好時壞,遷延不愈,嚴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飽受痛苦.由于本病患者心臟并無器質性病理改變,長期來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有關研究報道不多.臨床上由于其缺乏有效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措施,造成漏診和誤治情況并不少見,尤其是當本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變時,如果不再做進一步檢查排除,患者常會被誤作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編輯本段]病因病機本證的發生常與平素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乎素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為心悸;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病;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于心,心陽被遏,心脈痹阻,而發本病.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體可見于以下幾類疾病:1.心血管疾病常見于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等.2.非心血管疾病常見于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疾病以及胸腔積液,氣胸,肺部炎癥,肺不張,腹水,腸梗阻,腸脹氣等;還可見于應用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氨茶堿,阿托品等藥物后出現的心悸.3.神經因素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最為常見,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驚恐或過度興奮,劇烈運動后均可出現心悸.[編輯本段]辨證主癥自覺心跳心慌,時作時息,并有善驚易恐,坐臥不安,甚則不能自主.兼見氣短神疲,驚悸不安,舌淡苔薄,脈細數,為心膽虛怯;頭暈目眩,納差乏力,失眠多夢,舌淡,脈細弱,為心脾兩虛;心煩少寐,頭暈目眩,耳鳴腰酸,遺精盜汗,舌紅,脈細數,為陰虛火旺;胸悶氣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腫,舌淡,脈沉細,為水氣凌心;心痛時作,氣短乏力,胸悶,咯痰,舌暗,脈沉細或結代,為心脈瘀阻.[編輯本段]治療解郁抗慮膠囊服用方法:每日2粒,早晨中午各1粒,飯前飯后均可服用;1.基本治療治法調理心氣,安神定悸.以手厥陰,手少陰經穴為主.主穴內關郄門神門厥陰俞巨闕配穴心膽虛怯者,加膽俞;心脾兩虛者,加脾俞,足三里;陰虛火旺者,加腎俞,太溪;水氣凌心者,加膻中,氣海;心脈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驚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煩熱者,加勞宮;耳鳴者,加中渚,太溪;浮腫者,加水分,中極.操作毫針平補平瀉法.方義心包經內關及郄穴郄門可調理心氣,疏導氣血.心經原穴神門,寧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陰俞配心之募穴巨闕,可益心氣,寧心神,調理氣機.諸穴配合以收鎮驚寧神之效.2.其他治療(1)穴位注射法選穴參照基本治療,用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2)耳針法選交感,神門,心,脾,肝,膽,腎,毫針用輕刺激.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編輯本段]中醫辨證論治1,心虛膽怯治法鎮驚定志,養心安神方藥安神定志丸加減2,心血不足治法補血養心,益氣安神方藥歸脾湯加減3,心陰虧虛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方藥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補心丹加減4,心陽不振治法穩步信仰,安神定悸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甘草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5,心脈瘀阻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6,水飲凌心治法振奮心陽化氣行水方藥苓桂術甘湯加減[編輯本段]預防調護注意調節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咸,辣和酒,煙,濃茶,咖啡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一定要控制情緒,少生氣.[編輯本段]按語針灸治療心悸效果較好.本病可發生于多種疾病,治療前必須明確診斷.[編輯本段]歌曲心悸
2015-11-18 16: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中醫對心悸的治療原則是根據病變的主要部位在心,證候表現為虛實挾雜,以虛為主的特點,制定以補虛為主,祛邪為輔的基本治療原則.然而中醫的整體觀念認為,心悸雖然病位在心,然而,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調均能相互影響,相互波及.因而,還要視臟腑虧虛的程度不同,或是補益氣血之不足,或是調理陰陽之盛衰,以求陰平陽秘,使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氣血運行調暢.這是補虛的主要方面.本病邪實方面,主要是以虛致實.如脾虛運化失調生痰,氣虛血循不暢致瘀,以痰飲內停及瘀血阻絡為常見病因.因此,健脾化痰滌飲,益氣活血祛瘀也是心悸的常用治療原則.其次,心悸又可引起不寐和眩暈等心神不安癥狀,皆因心主神明,心主血,心氣通于腦之故.故治療心悸時常在補虛及祛邪的基礎上加用養心安神,或鎮心安神,補益心血的方藥.
2015-11-18 09: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中醫認為心悸多與體弱有關,建議可服用八珍顆粒一段時間試試.
2015-11-18 08:4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健康人在劇烈運動或精神過度緊張時,飲酒、喝濃茶或咖啡后由于壓力長期不能得到緩解,你可能已經有些情緒障礙,并且如果排除了軀體疾病的因素,那么有可能由心理問題引起了軀體的不適,而這些不適并沒有器質性問題,只是心理因素的影響所致。建議首先看一下內科,如果沒有器質性問題,那么就看一下精神專科,調節一下情緒對你的睡眠也會有幫助。
2015-11-18 06: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