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玲 主任醫師教授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治療中心
各種眼底疾病的診治,尤其是視網膜脫離、von Hippel Vindaus病、視網膜血管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黃斑變性、黃斑前膜和玻璃體疾病、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與家滲等的診斷和治療。
醫生介紹
梁小玲,博士,教授,主任醫師,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防盲治盲辦公室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專家會員,中華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眼科專委會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眼微循環專委會副主委,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三屆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中華眼底病雜志》編委、《中華眼科雜志》、《中山大學學報》、《Retina》、《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等特約審稿專家。
從事眼科學醫、教、研、防工作32年,一直工作在臨床第一線,擅長眼底病的臨床診療工作,致力于常見眼底病的早期發現與診治,擅長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血管瘤病、視網膜血管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黃斑變性、玻璃體疾病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診療,以及各類難治、罕見的眼底病診斷治療等。同時致力于眼底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首創微創玻璃體手術治療視網膜血管瘤新術式,發表在國際臨床眼科最權威的《Ophthalmology》雜志上,被國內外同行廣泛引用。主持艾力雅、傲迪適、朗沐等多項三期臨床試驗。主持多項科研基金研究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教育部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市科技項目1項,其他臨床或基礎研究項目若干。曾作為參與人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和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共發表學術論文82篇,其中近五年發表高質量SCI文章(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Molecular Neurobiology, IOVS等)14篇(總影響因子達80.235),被引共72次。團隊參與的部分研究成果曾獲得201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已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6人,近五年培養來自全國的高級眼底進修專家40余人。
詳細»- Q:
- A:
視網膜色素變性常見的臨床癥狀主要有5個: 夜盲。夜盲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癥狀,常始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且多發生在眼底有可見改變之前。開始時輕,隨年齡增生逐...詳細»
- Q:
- A:
目前,臨床上對于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眼底檢查。眼底檢查是檢查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疾病的重要方法。對于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患者...詳細»
- Q:
- A:
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下列幾種: 全身治療。包括:(1)血管擴張劑:地巴唑10~20mg,每日3次,煙酰胺0.1g,每日3次。(2)組織療法:...詳細»
- Q:
- A:
視網膜動脈阻塞是指由于動脈硬化以及栓塞而引起的動脈阻塞。導致出現視網膜動脈阻塞的主要病因有5個方面: 第一,是由于動脈壁的改變和血栓形成,此種情況常常...詳細»
- Q:
- A:
你好,要預防視網膜動阻塞就是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注意飲食結構,宜多食用植物油,多食蔬菜、水果及清淡之品;二是要參加適度的體育鍛煉,經常到戶外活動,不要久...詳細»
- Q:
- A:
對于視網膜動脈阻塞,大家一定要在飲食上加以注意,要注意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不宜過多食用動物油脂,宜食用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等植物油脂;不要過度的進食紅燒肉...詳細»
- Q:
- A: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通產來說,主要包括了血管的病變、血液成分的改變和血流動力學異常這三個因素。 第一,血管的病變。視網膜動脈硬化在視網膜...詳細»
- Q:
- A: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主要癥狀是中心視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視野缺損,但發病遠不如動脈阻塞那樣急劇和嚴重,一般尚可保留部分視力,在中央靜脈阻塞后3~4個月,約5~20...詳細»
- Q:
- A:
您好,生理性飛蚊癥和病理性飛蚊癥的區別有以下幾點:數量有限的、半透明的、在強光下出現的“蚊子”多是無害的,屬于生理性飛蚊癥;數量迅速增加的、不透明的、在任何...詳細»
- Q:
- A:
視網膜動脈阻塞根據阻塞的動脈不同,在臨床上的癥狀也會有所不同。1、對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患者,若阻塞在篩板附近或篩板以上部位,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視力突然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