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個人行受道德觀念和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和制約,同樣個人的行為也受性道德觀念和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和制約。性的道德觀念和性文化氛圍又是相互影響的,作為群體的性道德觀念是性文化的重要組成,性文化取向又會極大改變人們的性道德觀。我國尤在改革開放之后,社會的巨大變革和文化氛圍的巨大進步,伴隨或促進了人們價值觀念的極大變化。同樣西方性文化的涌入,中國人對人權問題的關注和人性化服力意識的增強,構成了對傳統性文化的和性觀念的巨大沖擊,使中國人對性態度、評價和性行為取向出現混亂,在此變革之時,怎樣發揮文化的導向作用事關重大。
什么樣的性文化是中國性文化呢?是封建的性禁錮的文化,是當今世界性最開放的文化,是性無知、性壓抑的文化還是潘金蓮、木子美式的性文化新舊性學派在爭論。我們的偏向是什么呢?盡管我們說了現代中國性文化的氛圍,但就我國的絕大多數人而言,仍然是持比較保守的性道德觀念和性行為態度,可以說大多數中國人看了西方人的黃色碟片,得到的卻并不是快感,而是真真實實的感覺到惡心或厭惡,只有少數青少年或未婚、單身者在獵奇的心理驅使下,才會與碟片的角色產生共鳴。為什么黃碟在中國的偷窺者有那么多呢?這就跟我們的性文化的渲染有關了。
自有文明以來,人類就有了文化和文明的制約。理性或社會性增加了對“本我”中生物性本能需要的調控力度,道德、文化和群體意識規范著個體需要,人的生物性本能必須在健康和文明的群體意志規范和制約之下,才能使人類的性意識和性需要、性行為更趨向于
健康和文明。兒童需要的科學導向就是既不壓抑也不放縱,同樣成人或者群體的性文化導向也應該是以不壓不縱為原則,遵循傳統古訓“中庸之道”,把握好這個“度”。左右偏離搖擺的路線,尤其是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實踐證實,我們這個民族非常需要一個科學而正確的文化導向,導向偏離常常會帶來歷史性的災難。為確保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擁有性的健康和文明的持續發展,國家在著力于文化市場的規范時,尤應注重性文化市場的規范。大力宣傳性科學,倡導性健康,促進性文明,一定要基于我國性文化的傳統基礎,弘揚我國人民性實踐的經驗和性學研究的成果,努力促進我國人民的性健康,提高性樂質量,促進性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劉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