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據同城媒體報道,本次廣州性文化節上出現了低齡觀眾。他們或是由父母帶來,通過參觀接受性教育的;或是因為留在家中無人照顧,所以被父母硬帶入場的。
在我國,青少年性教育的落后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現實生活中,不論是家長或是老師,對青少年的性問題不敢講、不會講是一個普遍現象。作為父母,借參觀性文化節之機向子女灌輸性教育知識,動機可以理解,但方法是否恰當就值得討論了。
性文化節的定位是成人,其中展出的物品、表演的節目對于性蒙初開甚至未開的小朋友來說,“級別”難免有點高,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到了“很黃很暴力”的層次。小朋友從本來的性無知一下子就被“攛升”到滿目皆“性”的環境中去,別說是接受教育,心理上能否及時適應都是個問題!而作為父母者,如果平時在性問題上與孩子是零溝通、對傳授性知識都感到困難的話,在性視覺沖擊豐富的環境之下他們又該如何去蕪存菁、為子女選擇合適的參觀內容呢?從這兩個方面看,借參觀性文化節以達到性教育的目的,效果非但不明顯,還可能會產生反效果。
站在主辦方的角度,觀眾低齡化無疑可看做是“性文化節得到更多認可”的信號。但認可性文化節并不等于就可以讓低齡觀眾在其中“閑逛”。如果是希望通過性文化節普及性教育知識的話,那應該在性文化節的會場之內設立適合青少年學生的專區,由專業人士予以講解、教育;而這種專區甚至可以在文化節落幕之后繼續接待學生的到訪。至于那些略嫌火爆的內容,還是“十八禁”的為好!而對于那些并非因接受教育而來而是被硬帶入場的小朋友,會方又能否專門設立游樂區供其玩耍而免卻家長的后顧之憂呢?
希望明年的性文化節可以看到這些改變吧!
(責任編輯:劉曉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