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望聞問切是中醫必學的診病方法,其中望診排第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神奇的中醫望診有什么要注意吧:
望診是什么?
望診,即醫生運用視覺對病人全身局部的一切征象以及排出物等進行觀察以了解疾病情況的診察方法。望診一般分為總體望診和分部望診。總體望診是觀察全身神、色、形、態,分部望診則通過局部的變化征象了解相關的病變。臨床上,總體望診和分部望診無嚴格區分。在具體步驟上,可先行總體望診,再有序地進行分部望診。
望診要學會些什么?
首先,想學會望診要先學會看臉色。面部的色澤是氣血通過經絡上注于面而表現出來的,氣血的盛衰及運行情況,必定會從面色上反映出來。臉色常常像嬰兒一樣經常紅撲撲的人,并非是好事,尤其需要注意心臟方面的健康狀況,比如患有狹心癥、心肌梗塞的人,或是有這些疾病潛在病因的人,多半擁有一個紅紅的臉蛋。當身體的血液循環不良時,就會使得體內熱氣不平衡,而造成上半身熱下半身冷的狀況,同時腿部容易累積過多的水分而呈現浮腫的癥狀。心臟若無法正常運作,就會造成體內的熱分布不均而使得臉色容易潮紅。
而如果臉上長了斑,除了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藥外,更多時候,反映出一些女性內分泌失調性疾病,諸如月經不調、痛經、子宮附件炎、不孕癥等。中醫將成年女性面部色斑稱為“肝斑”,并認為肝郁氣滯的人易出現面部色斑,也就是說,情緒異常與面部色斑的形成和加重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調暢情志才是預防和治療面部色斑的關鍵。
除了臉色,還要學會看眼睛。若血液中分泌出過多的膽汁,則會出現眼白泛黃的癥狀。這是因為膽汁本身為黃綠色的液體,由肝臟細胞分泌出來并貯藏在膽囊之中,具有幫助分解體內多余脂肪的作用。當膽囊或肝臟的功能運作不良時會造成膽汁堵塞滯留,使得原本應從肝臟經膽管送到膽囊的膽汁從中漏出而流入到血液中,就會產生眼白泛黃的現象。這也是為什么患上肝炎的人眼睛和皮膚會發黃的緣故。
當肝臟發生毛病時,通常臉色和眼睛會有變化,如臉色發青,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減退、眼白部分變黃、容易流眼淚等。
望診需要注意哪些?
望診的準確性除了與醫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以及臨床經驗的積累有關之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光線充足,避免干擾
望診時應該盡量在光線充足的自然光下進行,如果沒有天然的光線,也應該在日光燈下進行,必要時在白天的時候再進行復診,要避開有色光線和室溫高低的干擾。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望診時要充分暴露受檢查的部位,以便能夠清楚的進行觀察。對于個別與整體病情不符合的征象,應該認真分析,排除其中由于非病理因素造成的假象。
3、熟悉生理,以常衡變
為了更好的識別病理體征,必須在望診前熟悉各個部位組織的正常表現和生理特點,將病理體征與生理體征進行比較,并且要熟悉各個部位組織與內在臟腑經絡的聯系,運用整體觀念進行分析,動態觀察,從病情發展角度判斷病理體征所提示的臨床意義。
4、四診合參,綜合判斷
不能以望診來代替四診,單純的望診信息不夠,資料不全,要注意將望診和其他診法密切結合,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判斷。
(責任編輯:鄭永儀 )
望聞問切是中醫必學的診病方法,其中望診排第一。而我們也驚訝于,中醫們一看我們,就知道身體有哪些健康難題,其實,這中間有一些相關望診知識,……詳細>>
中醫望診是通過身體的一些表象來觀察人是否患有疾病,對于感言患者額來說,身體的外部表象也是非常明顯的,因此我們要時刻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詳細>>
中醫望診往往通過觀察患者的外表而得知身體狀況,對患者的面部顏色器官變化等而得出,在中醫望診中,眉毛也是中醫的看病渠道。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詳細>>
現如今,中醫受到很多人的青睞,治病或養生都會有人選擇中醫。但是,對于中醫治療的認知總是存在很多的誤區,這樣就會對中醫產生誤解。在這里,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