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在拔火罐時需要特別謹慎的是避免燙傷,而要做到這點就一定要有熟練的手法。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拔罐有什么要注意:
頻繁拔罐不利養生
人到中年的徐先生工作繁忙,壓力頗大的他經常感到腰酸背痛、疲勞不堪,妻子就經常為他拔罐治療。剛開始時,徐先生感到效果很好,筋骨疼痛的癥狀減輕,人也神清氣爽、通體舒暢。于是妻子便“再接再厲”,每晚臨睡前都給徐先生拔罐。伴隨次數增多,徐先生感覺越來越怕冷,有一次還拔出“血皰”來,幾處拔罐的部位“血皰”破裂出血,讓他感到疼痛不堪。
據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經絡、行血祛淤、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的功效,尤其對風寒濕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適癥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拔罐實際上是一種瀉法,在負壓作用下使經絡部位的局部皮膚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濁、邪火等病理產物通過皮膚毛孔中吸拔出體外。但拔罐時,因皮膚毛孔張開,陽氣容易外泄,因此不考慮體質而頻繁拔罐就容易損傷陽氣,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勞怕冷,甚至腰酸腹瀉等。
“對一些長時間的疼痛、慢性疲勞,拔火罐療法并不合適。”專家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體弱、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拔罐療法不宜作為日常的養生手段。即使是體質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療疾病可隔日一次,預防保健則宜一周兩次。
拔火罐的5大養生穴位
神闕:神闕即是人體肚臍,它是人體保健及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兒通過臍帶從母體中獲取營養,所以被稱之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體神氣出入之門戶,歸屬于任脈,為經氣之海,五臟六腑之本。經常在神闕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強腎,和胃理氣,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的作用
背俞穴:人體五臟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在此條線上拔罐,可暢通五臟六腑之經氣,調理五臟六腑生理功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是保健拔罐療法的常用穴位。醫學發現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射性地刺激中樞神經,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大椎:大椎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正中處,低頭時明顯,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處。大椎位于人體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陽氣,聯絡一身陰氣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內關: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于掌側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疏經活絡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陰心包經歷經上、中、下三焦,對肺臟、胃腸道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百會:百會別名三陽五會,頭為諸陽之會,拔此穴或常按摩對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功效。其提升作用顯著,對臟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時常需要理發,否則密封效果不好,影響療效。百會穴位于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其作用是平肝熄風,清熱開竅;升陽益氣,醒腦寧神。
拔火罐的正確方法
方法一:在有條件的地方,可用鑷子夾住一小團棉球,蘸上95%的酒精(但不能太多,以濕潤為度)左手握住罐體,罐口朝右下方向,隨后把燃著的棉球伸入罐內燃燒l-2秒鐘,快速取出,左手緊急把罐體送往穴位。注意在送往穴位的過程中,勿將罐口對準穴位,以免空氣進入罐內,而是用罐底朝前去接近穴位,接觸皮膚時,順勢快捷地將罐口扭轉扣到穴位上,這樣就緊緊吸住了。
方法二:較為易用,就是取面粉10克,用水攪和成面團,捏成比罐口大的圓薄餅,貼到皮膚上,然后,用一團正燃燒旺盛的紙迅速丟進罐內,立即把罐蓋在面餅上,這樣吸引力更大,對第一次使用者來說,這樣可防止因不慎燒傷皮膚。
如果你沒有把握自行拔火罐就要到專業的機構。
(責任編輯:鄭永儀 )
拔罐是時下流行的一種養生保健方法,它可以疏通筋骨,緩解筋骨疼痛癥狀,但是如果頻繁拔罐是不以利于養生的。詳細>>
拔罐是時下流行的一種養生保健方法,它可以疏通筋骨,緩解筋骨疼痛癥狀,但是如果頻繁拔罐是不以利于養生的。詳細>>
拔罐可以疏通筋骨,緩解筋骨疼痛,是時下流行的一種養生保健方法。但是,物極必反,拔罐不宜過度頻繁,否則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詳細>>
拔罐可以治療很多常見的疾病,是中醫常見的方法。在深秋時,如果腰痛犯了就可以試試通過拔罐來治療。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各種原因引起的腰痛要如……詳細>>
減肥是很多人的日常工作,除了節食、運動,不少人還把目光放在了中醫拔罐上。拔罐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脂質的代謝過程,調理內分泌,加速脂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