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醫刮痧是可以養生保健的,這也是很多人的選擇。那么,中醫刮痧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刮痧后有什么要注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中醫刮痧的保健養生功效
刮頭部:提神醒腦。頭為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經交會的地方,頭部經脈通暢,會使人精力充沛,有益于腦血管、腦神經功能。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頭部,可以振奮陽氣,使人神清氣爽。給頭部刮痧時,可以把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當做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頭皮有溫熱的感覺即可。刮的時候,如果覺得某個地方比較疼痛,可以在那反復刮拭幾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減輕。
刮頸肩:活血舒筋。頸肩酸痛多是由于頸肩部氣血瘀滯所致。刮痧可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增進局部新陳代謝,使本來僵硬的肌肉放松,從而消除頸肩部的不適。刮頸肩的常用方法有兩種。一是采用直線刮法,沿著后腦中央的風府穴、頸部中央的大椎穴刮下來,再刮左右兩側的穴位,每一側可上下刮15~20次;二是沿著后腦左右兩側的風池穴到肩膀左右兩側的肩井穴構成的弧線刮下來,每側也可刮15~20次。
刮兩脅:疏肝解郁。肝主疏泄,調節氣機。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諧人的心情就會愉悅、開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氣機不暢,就會出現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由于肝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兩脅部位,常刮拭這個區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其中,重點是乳頭直線和第六肋間交點的期門穴。刮拭時,動作要慢,尋找并刮拭疼痛或結節的部位。
刮腹部:減小肚子。腹部是人體大部分經絡循經的部位,由于缺乏運動常會造成經絡淤堵。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經絡,幫助贅肉運動,還有緩解便秘、腹瀉的作用。刮腹部時,兩條腿要分開站立,站穩站直,用刮痧板沿一側肋骨的下緣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側。刮的力度要適中。如果便秘就順時針刮,腹瀉則逆時針刮。
刮腳底:緩解失眠。腳底分布著很多臟器的反射區。在臨睡覺前刮一下腳底,有促進睡眠、緩解頭痛等多種保健作用。給腳部刮痧,可以先從腳掌到腳后跟方向做全腳底的刮拭,等刮熱后再用刮痧板重點刮拭腳心的涌泉穴。失眠的人可多刮第四腳趾外側的足竅陰穴和足背部第一、第二腳趾中間的行間穴。
接下來,再來了解了解刮痧的方法是怎樣的吧。
中醫刮痧的方法
將刮痧油涂抹在患部(疼痛)或經脈線的范圍上。
用刮痧板按經絡循行方向(由上向下、由內向外)順次刮拭(可按血液循環方向),以疏筋活血,通經活絡,(面部、胸部由內向外,雙手、雙足、頭部、背部由上向下)。
凡有病源之處,其表面則輕紅、紅花朵點,重則成累塊,甚至青黑塊皰,較嚴重之青黑累塊、前三現象刮拭時都有痛感,如無病痛,則無反應,亦不覺疼痛。
第二次刮痧需等患處無痛感時再實施(約3---7天,因人而異),直刮至患處清平無累塊,則病癥自然消除了。
刮痧后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注意避風和注意保暖。刮痧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盡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其次,在刮痧后飲熱水一杯。刮痧過程中會使汗水排泄,邪氣外排,會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后飲熱水一杯,不但可以補充消耗部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刮痧治療后,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侍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后,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干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泄,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再者,刮痧后不宜在原處補刮。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平時可以補刮,以加強退痧的作用。
最后是刮痧排毒后飲食調理,刮痧期間,飲食一定要清淡,避免過多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還要針對性地調理臟腑營養。
(責任編輯:鄭永儀 )
中醫刮痧是可以養生保健的,這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但是中醫刮痧養生要先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只有適合才是最有效果的。下面就來一起看看中醫刮痧的保……詳細>>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效果,因為操作方法簡單,效果明顯而受很多人喜歡。那么刮痧都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呢?……詳細>>
刮痧屬于中醫養生的一種方法,適當的刮痧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刮頭部可以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防止頭痛等各種疾病,對不同地方刮痧能治療的疾病也……詳細>>
刮痧是常見中醫活氣血療法,現實生活中,當身體出現不適或亞健康狀態時,都可以通過刮痧改善。作用在身體不同部位,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詳細>>
刮痧有什么作用呢?刮痧是一種常見的保健方式,并且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因為刮痧的部位可以有很多,所以刮痧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今天,為大家來具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