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秋冬時節天氣寒冷,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飲食,那么很容易出現腹瀉的情況。腹瀉雖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治療不當也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較大的損傷。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應該如何治療腹瀉:
中醫如何治療腹瀉?
對于小兒秋季腹瀉,中醫在辨證的同時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往往有效:
1、寒瀉:即孩子過食生冷,或感受風寒后引起的腹瀉。常見發燒,怕冷無汗,腹痛腹脹,大便清稀,腸鳴。用藥可以選服藿香正氣軟膠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兒敷臍止瀉散貼臍,一日1次。
2、熱瀉:即孩子腸胃積熱,或外受暑濕引起腹瀉。常見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黃等癥狀。可選用清熱、止痛止瀉中藥治療。如周氏回生丹,一次1~2粒;或用葛根芩連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
3、傷食瀉:即孩子過食或添加輔食不當引起的腹瀉。常見腹脹腹痛,便前哭鬧,大便酸臭,或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氣促,食欲不振,夜臥不安等癥狀。用藥可服至寶錠,一次1丸,一日2次。
4、脾虛瀉:即孩子久病久瀉,或身體虛弱引起腹瀉。常見面色發黃,疲倦無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數多等癥狀。用藥可用啟脾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中醫艾灸治療腹瀉: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采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愈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采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采用隔鹽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采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濕型腹瀉。
灸法4
取穴:足三里、隱白、天樞、中脘、神闕穴。
灸法:神闕穴采用隔鹽灸法,每次灸5~7壯;其他穴位采用艾炷無瘢痕直接灸法,先將穴位處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麥粒大小的艾炷,點燃施灸,當病人感到熱痛不可耐受時,更換艾炷,每穴灸5~7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灸法5
取穴:申脈穴。
灸法:采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秋季腹瀉的偏方推薦
大蒜:大蒜可治療腸炎腹瀉。專家指導,將蒜剝皮洗凈,用刀削去蒜瓣的頭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時,大便后先溫水坐浴,再將削好的蒜送入直腸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況下,放入蒜后瀉肚即止,五六個小時后排便即成條形。每次放一兩瓣,連放兩三天,大便即可正常。采用此法應注意手的消毒。
鮮桃:發現便溏或腹瀉初發,速吃鮮桃(飯前吃鮮桃一個,飯中食大蒜1~2瓣),腹瀉立止或大為減輕。
茶葉炒焦:將茶葉(不論何種茶葉)用鐵鍋在火上炒焦后,沏成濃茶,稍溫時服下,腹痛瀉肚即能緩解。
雞蛋黃烤油:雞蛋黃烤油可治小兒腹瀉。拿砂鍋將7個熟雞蛋黃慢火烤,油烤出來隨時用勺盛出,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幾次,飯前飯后均可。輕者一劑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劑。
(責任編輯:鄭永儀 )
很多的孩子患上了腹瀉,那么怎么治療小兒腹瀉,這一直困擾著家長,下面就讓中醫教你怎么治療小兒腹瀉。小兒腹瀉的原因:1、喂養過量或喂養次數過……詳細>>
小兒腹瀉,對于直接選用西藥來治療,中醫的辨證治療可以說更有療效,副作用也更少。一起來了解下,中醫如何治療小兒腹瀉吧。詳細>>
腹瀉是一種最常見的病癥,而秋季發生腹瀉的病人最多。秋季腹瀉是進入秋季后,寶寶特有的一種腹瀉病,這是一種急性傳染性腹瀉病,主要侵犯5歲以……詳細>>
腹瀉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拉肚子,導致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在治療腹瀉的時候一定要先弄清楚原因,這樣才能夠做到對癥下藥。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詳細>>
怎么判斷小孩是否患了秋季腹瀉?本文將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會你判斷小孩子是否患病,讓你成為好父母的同時,也能成為一名秋季兒童腹瀉的治療高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