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腹瀉是一種最常見的病癥,而秋季發生腹瀉的病人最多。秋季腹瀉是進入秋季后,寶寶特有的一種腹瀉病,這是一種急性傳染性腹瀉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寶寶,尤以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孩子腹瀉怎么辦?下面讓小編介紹幾種秋季腹瀉食療法。
當心秋季腹瀉提早來襲
秋季腹瀉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無效,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容易繼發菌群失調癥、二重感染、刺激細菌釋放毒素、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等。止瀉藥副作用大,對嬰幼兒有毒害,也不可濫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頻繁腹瀉,患兒容易脫水。家長只顧忙亂喂藥,忘了給孩子補充液體,殊不知補液是最重要的治療,且要有足夠的耐心。可給寶寶喂口服補液鹽水,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鐘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這樣積少成多,約4-6小時即能糾正脫水。如果孩子腹瀉較重,脫水明顯,就應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用靜脈輸液的方法補液。
3方治療寶寶秋季腹瀉效果好
風寒型主證: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味不甚,或見嘔吐,腹痛腸鳴,喜按喜暖,唇舌色淡,苔薄白。予半夏瀉心湯。處方:半夏4g,黃連1g,黃芩4g,人參4g,甘草3g,干姜4g,大棗2枚。煎服,一日一劑,一劑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藥加水300毫升煎開,濃縮約100毫升喂服。
濕熱型主證:瀉下急迫,糞便黃色,臭味難聞,日行數十次或十余次,肛門灼熱,伴有發熱,煩躁口渴,苔黃膩或滑數。予生姜瀉心湯。處方:半夏4g,生姜6g,黃連1g,黃芩4g,人參4g,甘草3g,干姜1.5g,大棗2枚。煎服,一日一劑,一劑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藥加水300毫升煎開,濃縮約100毫升喂服。
脾虛型主證:大便稀薄,其色淡白,乳食不化,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食少納呆,食后腹脹,舌質淡,苔白。予甘草瀉心湯。處方:半夏4g,生姜6g,黃連1g,黃芩4g,人參4g,甘草6g,干姜1.5g,大棗2枚。煎服,一日一劑,一劑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藥加水300毫升煎開,濃縮約100毫升喂服。
以上為嬰幼兒用藥量,如果成年人腹瀉,用藥則為嬰幼兒的3倍。
小兒秋季腹瀉粥療法
絲瓜葉粥:取鮮絲瓜葉30克,粳米30克。先將絲瓜葉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再濾取煎汁煮粳米為粥,粥成加白糖適量調味,每天分2次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濕之功效,適用于患兒感受外邪,熱重于濕型腹瀉。
茯苓前仁粥:取茯苓粉30克,車前子30克,粳米30克。先將車前子布包放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半小時后取出布包,再將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具有清熱健脾,利濕止瀉之功效,適用于患兒濕重于熱型腹瀉。
山楂神曲粥:取山楂50克,神曲15克,粳米30克。先用紗布將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后去掉藥渣,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加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每天2次。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之功效,適用于飲食不節或喂養不當,而致消化不良的患兒。
(責任編輯:黃瑩 )
文章關鍵詞:
秋季天氣變涼。寶寶容易腹瀉。那么你知道中醫有哪些治療秋風腹瀉方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詳細>>
到了秋天,孩子就容易患上秋季腹瀉。秋季腹瀉和其他普通腹瀉是有所差別的,因此在治療上也不一樣。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醫治療秋季腹瀉的方法……詳細>>
小兒秋季腹瀉如何預防?現在已是立秋過后,雖然還是高溫天氣,但已算是秋季了。在秋季,小孩子要注意的就是防止拉肚子。因為小兒腹瀉是秋季常見……詳細>>
怎么判斷小孩是否患了秋季腹瀉?本文將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會你判斷小孩子是否患病,讓你成為好父母的同時,也能成為一名秋季兒童腹瀉的治療高手……詳細>>
立秋已經幾天了,夏末入秋這種季節交替的時候感冒和一些“老毛病”就會特別容易復發,因此醫生提醒,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疾病的預防,以免舊病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