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是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大多數的女性朋友都曾經歷。痛經來襲時,多有腹痛,乏力之感,有些女性甚至痛不欲生,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么,痛經有幾種類型呢?我們應該如何防治痛經呢?
中醫將痛經分四型
在治療上,中醫將痛經大致分為四種類型。根據不同癥狀,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氣滯血淤:經前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脹痛、乳頭觸痛、心煩易怒,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等。應服具有舒肝理氣、化淤止痛作用的藥物。食療可以用益母草煮雞蛋。
氣血虛弱:經期小腹綿綿作痛,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面色蠟黃,食欲不佳,大便溏瀉等。應服具有益氣補血止痛作用的藥物,如烏雞白鳳丸,還可多吃羊肉。
陽虛內寒:經期或經后小腹冷痛,月經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軟,手足不溫,小便清長等。應服有溫經散寒,養血止痛作用的藥物。比如紅糖姜湯,對寒性痛經就非常有效。紅糖具有補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補中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二藥合用,能補氣養血,溫經活血。
肝腎虛損:月經干凈后1—2日出現腰酸腿軟,小腹隱痛不適,或有潮熱,頭暈耳鳴等。應服具有益腎養肝止痛作用的藥物。或是多吃點川芎丹參煲雞蛋。此外,目前臨床上還有一些治療痛經的中成藥對婦女身體虛弱、經期腹脹腹痛、月經不調等癥狀,都有較好的功效。
緩解痛經可按揉2穴位
對于手腳冰冷,經血中有大量的血塊寒性體質的痛經患者,通過按摩三陰交、十七椎可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既簡便又經濟。
經前按揉三陰交
對于每個月月經周期較準時的女性來說,可以事先“防患于未然”。在經前一周左右時間,按摩穴位三陰交。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匯的穴位,位于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位置。方法是用一側手的拇指指腹,揉捻對側三陰交穴大約1分鐘左右,以自己感到有酸脹感為宜。這樣能夠讓經血下行,在經前下腹部、腰骶部出現疼痛時操作,會讓瘀滯的經血排出,疼痛也會隨之消失或減輕。
經期按揉十七椎
如果月經已至,則在經期可以按摩十七椎穴。十七椎在《千金翼方》中被稱為“背部奇穴”,別名又叫“腰孔穴”,位于腰部的后正中線上,第五椎棘突下。尋找穴位時,可以用手壓一壓,如果有明顯的痛感,就是找對了位置。同時,用拇指指關節加點力度,按揉該穴,感覺按揉時有輕微的痛感,不能只按,一定還要揉,才能讓血脈暢通,大約3~5分鐘,疼痛就能有所緩解。
(責任編輯:潘瑋璐 )
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的生理現象,但是由于生活習慣、受涼等原因,很多女性都會痛經,痛經讓女性很痛苦,特別是冬季,很多女性痛經的情況會更嚴重,……詳細>>
痛經困擾著很多女性朋友的健康,導致痛經的原因有很多,痛經的治療方法也不少,以下就是痛經的中醫調理方式。詳細>>
大約60%的女性每月都要忍受痛經之“痛”,從輕微的不適,到身體的一場地動山搖,經痛給女性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那么,中醫應對痛經有什么妙招……詳細>>
痛經是困擾許多婦女的常見病癥,除令人不適、惡心外,痛經甚至會影響女性的智力、引發多種疾病等危害。那么,痛經怎么辦呢?下面介紹中醫方法緩解……詳細>>
痛經對于女性來說是十分難以忍受的癥狀,有什么辦法可以緩解痛經呢?在中醫方面,緩解痛經的常見方法就是針灸。今天,就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針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