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腹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拉肚子,雖然看似小病,但卻不可掉以輕心。今日推薦五款食療方,減輕你的腹瀉癥狀。
中醫辨證說腹瀉
中醫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病多因感受外邪,如濕熱、暑濕、寒濕之邪;情志所傷,憂思郁怒導致肝失疏泄,橫逆犯脾而成泄瀉;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進食不潔腐敗之物。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四種病癥。
腹瀉主要可分為濕熱證、寒濕證、脾胃虛弱證和傷食證。
濕熱證:泄瀉腹痛,瀉下急迫,肛門灼熱,瀉下不爽,糞色黃褐而惡臭,甚至帶黏液、膿血,煩熱口渴,小便短亦,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寒濕證:大便清稀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兼見惡寒發熱、鼻塞身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脾胃虛弱證: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便次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紅,脈細弱。
傷食證:瀉下糞便臭如敗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腹痛,瀉后痛減,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苔厚膩,脈滑。
推薦:五款食療方止腹瀉
1、薏苡仁山藥粥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止瀉。
做法:把山藥、薏苡仁、蓮子、紅棗、粟米洗乾凈,倒入鍋中加水一起煮,粥熟后加入白糖調味即成。在煮的前一晚,把蓮子和薏苡仁浸泡過夜。
2、豬肚山藥粥
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癥。
做法:豬肚、粳米、山藥各適量。豬肚洗凈切片,與粳米、山藥、生姜煮粥,加鹽、胡椒調味服食。豬肚補中益氣,山藥健脾胃。
3、八寶清補湯
功效:有健脾止瀉、滋陰潤肺、除煩安神作用,適用于慢性腹瀉、體虛多汗、肺虛咳嗽、夜間口干失眠夢多等癥。
做法:薏米、淮山、蓮子、大棗各40克,百合、沙參、茨實、玉竹各20克,共煮湯,加糖,連湯帶渣服食。
4、姜糖飲
功效:本方有溫中祛寒、解痛止瀉之功,適于腹部受寒或過食生冷而致大便溏瀉、臭味不堪、腹痛喜溫的寒瀉者。
做法:鮮姜15g或干姜6g,紅糖30g。姜打碎或切細,加入紅糖,用開水沖1碗溫服。每日1-2次,瀉止為度。
5、鯽魚羹
功效:本方有醒脾暖胃之功,適用于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癥。
做法:蓽茇10g、陳皮10g、縮砂仁10g、大鯽魚1000g、大蒜2頭、胡椒10g、蔥、食鹽、醬油、泡辣椒、菜油各適量。將鯽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在鯽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蓽茇、大蒜、胡椒、泡辣椒、蔥、食鹽、醬油備用。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鍋內煎熟,再加入水適量,燉煮成羹即成。空腹食之。
最后提醒大家:吃飯應做到定時定量,生冷瓜果蔬菜、冷飲、油膩、辛辣及蜂蜜、核桃等滑腸的食物應盡量避免。病癥好轉后,不應迫不及待地增加飲食,使部分恢復的脾胃功能再次受傷。
(責任編輯:韓培珍 )
眾所周知,病從口入,我們每日所攝入的食物,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然而,除了我們所攝入的食品外,擁有一個好脾胃,也是會影響我們身體的健……詳細>>
寶寶腹瀉怎么辦?孩子年齡小,抵抗力差,容易出現腹瀉的癥狀,這可怎么辦呢?孩子腹瀉,中醫和西醫的治療方法不同。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中醫……詳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就連我們的下一代,也變得越來越嬌貴,就比如經常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那么,如果孩子經常出現嘔吐腹瀉……詳細>>
腹瀉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拉肚子,導致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在治療腹瀉的時候一定要先弄清楚原因,這樣才能夠做到對癥下藥。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詳細>>
立秋已經幾天了,夏末入秋這種季節交替的時候感冒和一些“老毛病”就會特別容易復發,因此醫生提醒,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疾病的預防,以免舊病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