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癔癥(hysteria),又稱歇斯底里。是一類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癥狀,意識范圍縮小,選擇性遺忘或精神暴發等精神癥狀,但無相應的器質性損害作為病理基礎。
癔癥西醫治療
一、心理治療:
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解釋本病完全可以治愈而不留下任何殘疾,并應做好病人家屬、同事等人的工作,避免周圍人造成的緊張及過分關心等不良氣氛所造成的影響。
1、暗示療法:可覺醒暗示或催眠暗示。主要通過語言暗示或配合適當的理療、針刺或按摩,以取得療效。
2、心理療法:解釋性心理療法或分析性心理療法,目的在于:引導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個性缺陷,認識無意識動機對健康的影響并加以消除。
3、行為療法:對患者進行功能訓練,適用于暗示治療無效肢體或言語有障礙病例。
二、藥物治療:
對癔癥性朦朧狀態,精神病狀態或痙攣發作,很難接受正規精神治療時,可采用鹽酸氯丙嗪25~50mg IM;或安定10~20mg IV,促使患者入睡。急性期后,精神癥狀仍然明顯者,可采用鹽酸氯丙嗪口服25~50mg 1~3次/d。頭痛、失眠等可給予阿普唑侖0.4mg 3次/d。
癔癥中醫治療
(1)氣陰兩虛型
【癥狀】精神恍惚,心神不寧,悲憂喜笑無常,晝日時時欠伸,入夜興奮不寐,或手舞足蹈,或肢體震顫,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無力。
【治法】本證多由情志長期處于壓抑狀態,積怒難發或憂思抑郁不解,暗耗心之氣陰致。對見于女性。心氣虛,心陰不足,心失所養,故精神恍惚,心神不寧,苦笑無常。入夜心陰當足不足,陰虛火旺,擾亂心神,故興奮失眠。陰血不足,虛風內生,則手舞足蹈。肢體震顫。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脈息細數無力均為心氣心陰兩虛之象。以精神恍惚,苦笑無常,時時欠伸,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為辨證要點。
(2)痰氣交阻
【癥狀】精神萎靡,情志抑郁,表情淡漠,胸悶納呆,太息頻作,噯氣嘔惡,咽中梗阻,如偶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本證是由于長期情志不好,肝氣郁結,柑郁犯脾,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氣交阻所致。包括癔病性癡呆及癔病球。主要病機為肝郁犯脾,表情淡漠。痰氣交阻,上蒙心神。心神被夢則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痰氣交阻于咽喉之間,故見咽中梗阻,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肝氣郁滯,氣機不暢,胸陽受阻則胸悶喜太息。脾虛不運,胃失和降,故納呆,噯氣嘔惡。苔白膩,脈弦滑均為肝郁脾虛,痰氣交阻之象。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為辨證要點。
(3)痰熱互結
【癥狀】急躁易怒,咳痰黃稠,渴不欲飲,尿赤便秘,頭痛面赤,自覺少腹有一股氣上沖胸咽,煩悶欲死,昏仆倒地,肢體拘緊痙攣,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本證因驚恐憂思,肝氣郁結,郁久化火生熱,肝郁橫逆脾土,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熱互結,氣機逆亂所致。肝郁化火則急躁易怒,口苦,頭痛,面赤,尿赤便秘。肝氣上逆,隨沖脈及厥陰肝脈上沖,則自覺從少腹有一股氣上沖胸咽,發悶欲死,昏仆倒地。火熱生風,則肢體拘緊痙攣。咳痰黃稠,渴不欲飲,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均為痰熱互結之象,本證以自覺氣從少腹沖上咽,肢體拘緊痙攣,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4)寒氣上逆
【癥狀】形寒膠冷,精神萎靡,少氣無力,氣從少腹上沖心胸,發作欲死,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本證因于素體陽虛,或久病致心腎陽虛,再加上長期,過度驚恐,引動下焦水寒之氣上沖心胸所致。屬癔病球范疇。心陽不足,下焦水寒,復因驚恐引動下焦水寒之氣隨上沖心胸,故見氣從少腹上沖心,發作欲死,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少氣無力,舌淡苔白,脈沉細均為心陽不足之證。以形寒膠冷,精神萎靡,氣從少腹上沖心,舌淡苔白,脈沉細為辨證要點。
(5)肝氣郁結
【癥狀】精神抑郁,多疑善濾,胸悶協痛,喜太息,脘腹脹悶,納呆食少,或突然倒地,四肢逆冷,肢體呈痙攣性拘急僵直,雙目緊閉,移時恢復。婦女多伴乳房脹痛,月經不調或痛經,舌淡苔白,脈弦。
【治法】本證由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機逆亂所致。多見于女子,包括癔病性昏厥,暴癱等。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故精神抑郁,多疑善濾。肝氣郁結,氣機不舒,經脈痹阻,故胸悶脅痛,喜太息,脘脹腹痛,乳房脹痛。肝氣郁久,上逆沖心,則突然昏厥,氣機內阻,陽氣不達四末,則四肢逆冷。肝郁犯脾, 運化失職,則的納呆食少,氣滯導致血淤,經脈不通,故月經不調或痛經。舌淡苔白,脈弦均為肝氣郁結之象。以精神抑郁,多疑善濾,胸悶太息,暴厥暴癱為辨證要點。
(6)痰淤阻竅
【癥狀】精神恍惚,悲憂善哭,或突然失明,痰淤阻竅所致,或失音不語、或突然耳聾,或突然肢體癱瘓,舌質紫暗或有淤斑,淤點,脈弦澀。
【治法】本證因情志不舒,氣滯痰凝,阻歇血脈,痰淤阻竅所致。包括癔病性失明、失音、失聽、暴癱等。主要病機為痰淤互結,蒙蔽心竅,神明失靈所導致。痰濕閉阻清竅,五臟六腑之精氣不能上注于清竅,失其司職,故精神恍惚,悲憂善哭,突然失明、或失音、或失聰。痰淤閉阻經絡,氣血流通不暢,肢體靜脈失養,則突然癱瘓,舌紫暗或有淤斑,淤點,脈弦澀均為淤血內阻之象。以精神恍惚,暴盲,暴啞,暴聾,暴癱,舌質紫暗,脈弦澀為辨證要點。
【方藥】
1、對精神癥狀明顯的患者,以安神養心為主,力用甘麥大棗湯加味。其中炙甘草、浮小麥、大棗、牡蠣、酸棗仁、合歡皮、丹參、磁石。
2、對有咽部阻塞感的頭痛患者,可用四七湯加減。其中半夏、厚樸、蘇葉、茯苓、川芎、礞石、瓜蔞皮、生姜。
3、對癔病性感覺障礙及癔病性癱瘓的患者,以益氣活血通絡為主,可用補陽還五湯加減。其中黃芪、地黃、地龍、川芎、赤芍、白芍、丹參、牛膝、甘草。
(責任編輯:林銀珍 )
文章關鍵詞: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瘋瘋癲癲,說話毫無邏輯的人,其實這些人多半是患了癔癥,臨床認為,癔癥屬于一種中樞神經病變疾病,當患了該病……詳細>>
現實生活中,精神病是現代人十分敏感的字眼,因為精神病無法的預控,很多人都會對精神病存在錯誤的認識。而癔癥,就是一種精神病。現在我們一起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