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成杰輝
“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氣候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很多人會有些懶洋洋的感覺,這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是人體為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在炎熱的夏天,人體大量出汗、睡眠少、食欲差、體力消耗大,高溫還使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新陳代謝加速,能量支出過大,這時人體會欠下一大筆“債”。隨著秋天的到來,氣候變涼,各系統也隨之發生變化,從活躍狀態轉入生理性休整期,于是秋乏就發生了。
解除秋乏三部曲
1、保證休息,早睡多睡。
夏天晝長夜短,氣候炎熱,人們往往晚睡或悶熱難眠,以致睡眠不足。處暑之后天氣漸涼,就該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盡量提前1小時上床休息,只有睡足睡夠了才能消除疲乏,恢復精力,為第二天的上班工作積蓄能量。同時,適當午睡也利于化解困頓疲勞,特別是睡眠相對不足的上班一族。中醫提倡睡子午覺,即每天于子時、午時要睡覺。中醫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極衰,體內氣血陰陽相對不平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活動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這兩段時間正好跨度子時和午時,此時休息睡眠更有利于恢復精力。但應注意的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過度深睡往往不利于午后覺醒,反而影響下午的工作狀態。另外,處暑時節老年人更要保證睡眠,更宜提倡睡好子午睡。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常出現晝不精、夜不暝的少睡現象。古代養生家認為“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宜“遇有睡意則就枕”。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2、增加營養,調理脾胃。
秋乏源于夏季身體能量的過度透支。處暑之后,入秋之時,可適當增加營養攝入,以糾正身體的虛損不足。可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制品和豆制品等,但不宜吃太油膩的食物。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質,而且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應少吃;可多吃蔬菜水果,因為蔬果中的維生素可作為輔酶協助人體把積存的代謝物盡快清除掉,同時蔬菜和水果多為堿性食物,其代謝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另外,處暑時節早晚清涼但日間仍熱,尤其近日廣東地區雨水較多,濕熱氣候仍然明顯,秋乏之臨床辨證往往濕熱證候突出,此時飲食調理重在脾胃,治宜消暑清熱,健脾祛濕。飲食上要多用蓮子、百合、淮山、薏米等健脾利濕的食材煲湯煮粥,少喝冷飲,少吃辛辣之物。推薦處暑健脾良方——百合蓮子湯。取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浸泡洗凈,入瓦鍋煮沸后文火煮40分鐘加入適量冰糖即可食用,此湯有養心安神,健脾和胃之功效。
3、運動消困,伸腰醒神。
處暑時期正是處在長夏季節,南方地區濕熱仍盛,建議市民早上午后清涼之時適當運動,揮汗祛濕,泄汗除熱,能有效消除體內濕熱之困,讓人一身輕松,困乏全消。不能外出鍛煉的上班一族還可在辦公室里多伸懶腰,同樣有消除疲勞的效果。所謂伸懶腰就是把上肢的肘部向上抬高,超過胸部的一種運動。經常伸懶腰,讓肌肉得到放松,身體也會感到舒服。人們在伸懶腰時,胸壁和胸腔臟器會對心肺產生一定的擠壓,有利于心臟收縮,將更多的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伸懶腰時身體要盡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可以起到伸展腰部、舒展筋骨、放松脊柱的作用。同時,由于四肢軀干的肌肉收縮、韌帶伸展,循環血量重新分配,使更多的血液供給大腦,讓人頓感清爽,疲勞全消。
(本文來源:廣東省中醫院微信訂閱號,微信號gdhtcm)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永儀 )
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已過。“處”含有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氣候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詳細>>
秋季,天氣是涼快下來了,但是秋乏、秋燥也隨之而來。有些人提不起精神、易疲勞,有些人易煩燥。如何調理這些秋乏秋燥癥狀呢?下面介紹中醫按摩……詳細>>
“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氣候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詳細>>
俗話說春困秋乏,隨著秋季的逐漸深入,秋乏也是隨之而來,秋乏對于上班族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上班時間困倦不已,大腦迷糊,著會影響到工作的,……詳細>>
為什么會秋乏呢?秋乏的原因有很多,而想要解秋乏也是很簡單的。為了不讓秋乏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就來一起學兩招,看看怎樣解秋乏最快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