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藥膳是我國中醫中治療疾病的一種方式,現如今仍然適用。不過,你是否了解藥膳的起源呢?藥膳究竟有怎樣的過去和歷史呢?在這里,就來為大家講講中醫藥膳的起源,感興趣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了。
中醫藥膳的起源
藥膳的起源歷史,藥膳兩字的出現,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就可以找到。而將藥字與膳字聯起來使用,形成藥膳這個詞,在我國至少有一千多年,最早見于《后漢書·列女傳》。其中有:“母親調藥膳思情篤密”這樣的字句。以后,在《宋史·張觀傳》還有“蚤起奉藥膳”的記載。而在藥膳一詞出現之前,在我國的古代典籍中,已出現了有關制作和應用藥膳的記載。
藥膳的起源歷史,《周禮》中曰,西周時有一種官叫“食醫”。食醫主要掌理調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的滋味、溫涼和分量。從食醫所從事的工作來看,他們已與現代營養醫生類似。同時,書中還涉及了其它一些有關食療的內容。《周禮·天官》中說的疾醫主張已經是很成熟的食療原則。這些記載說明,在我國早在先秦時代,甚至可能在西時代就有了相當豐富的藥膳知識,并出現了從事藥膳制作和應用的專職人員。
藥膳的起源歷史,成書于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中載有:“凡欲診病,必問飲食居處”,“治病必求其本”,“藥以祛之、食以隨之”。并說:“人以五谷為本”,“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腸胃”,“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與《黃帝內徑》成書時間相近的《山海經》中也提到一些食物的藥用價值:“榱木之實,食之使人多力;櫪木之實,食之不老;猩猩食之善走。”
盡管藥膳的作用很大,還是要注意服用的方法哦。
服用藥膳的注意事項
運用藥膳療法時,應注意食物與藥物的禁忌,如黃連、甘草、烏梅、桔梗忌豬肉,鱉肉忌薄荷、莧菜,雞肉忌黃鱔,蜜忌蔥,天門冬忌鯉魚,白術忌大蒜、桃、李,人參忌蘿卜等。
由高血壓、冠心病及嚴重心、肝、腎臟疾病引起水腫者,在配制藥膳時應少放鹽,宜清淡。
對體質肥胖,患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患者,宜服低脂肪(尤其是動物脂肪)食物的藥膳。
糖尿病患者慎用或不用以淀粉類或糖類烹調的藥膳。
食療中藥的性味,應用藥膳還應注意食療中藥的五味與五臟的關系。一般說來,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腎。只有根據性味合理選用藥膳,才能達到滋補身體、防治的目的。
選料與加工,藥膳所用的中藥材和食物都應認真精選,為保證藥膳療效,還應對藥材與食物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
烹調技巧,優良的藥膳必須講究烹調技巧。藥膳除應具備一般飲食的色、香、味、形外,還要盡可能保留其營養、有效成分,以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中藥在熬制時一定要注意用具,不要使用金屬制品。
無論藥膳用于何種用途,一定要適量,如若過多可能會導致副作用或反作用。
在服用藥膳前應該要先咨詢相關醫生。
(責任編輯:司萬利 )
文章關鍵詞:
藥膳在我國中醫中有很為中醫的作用,同時藥膳歷史悠久,在很多年前就被中醫所推崇。在這里,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藥膳的起源歷史,同時再來介紹藥膳……詳細>>
肚子里咕嚕咕嚕一股一股的氣讓人很難受,與此同時在不經意間還會來上幾個屁,這是多尷尬!腹部脹氣和腸胃有關,通常情況下是吃了容易產生氣體的……詳細>>
功能補腎滋陰,助陽生血。用治腎陰腎陽俱虛,陽事萎軟,面色無華,心煩口渴,須發早白,畏寒怕冷,腰膝酸軟,小便清長。詳細>>
而清淡的飲食再加以適度的運動,通常能夠讓你消除過多的油脂,也更有機會讓你重拾個人對健康及身材的信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