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女性在懷孕之后身體會出現很多癥狀,這些癥狀即是妊娠反應,嘔吐是其中比較明顯的一項,有的孕婦沒有反應,但有的孕婦卻反應強烈,甚至到了吃了就吐的地步。嘔吐厲害不利于孕婦和胎兒的健康,但孕婦是不能隨便吃藥的,可用中醫食療來幫助孕婦止吐。
中醫療法專治孕期嘔吐
一、妊娠嘔吐分補法和瀉法
補法:內關穴,繼以背部循壓法,再點膈俞穴,可抑制胃氣上逆。腎俞穴,能安胎補氣。足三里穴,引胃氣下降。瀉法:太沖穴,有止嘔作用。每穴平揉、壓放各100次。
穴位:內關、膈俞、腎俞、足三里、太沖。
如有頭痛者,加前額推運法。
點穴次序:由上而下,依次點穴。
治療效果:輕者,嘔吐數天,不治自愈。重者,點穴4~5次,即可治愈。
懷孕是女性一生中比較重要的事情,為了能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要引起注意,比如說起居、飲食等。孕婦要進補的同時,要對蔬菜有特別的選擇,一些蔬菜是不宜在孕期過多食用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
二、孕期不宜食用的六種蔬菜
1、茄子
懷孕婦女忌吃茄子。如《本草求真》中說:茄味甘氣寒,質滑而利,孕婦食之,尤見其害。《飲食須知》還認為:秋后食茄損目。女人能傷子宮無孕。所以,孕婦應忌食為好,或謹慎食用。
2、海帶
據研究,孕婦缺碘會影響胎兒發育不良,造成智能低下,因此孕婦適宜吃些海帶,以補充體內的碘。但應注意的是,孕婦若過量地服食海帶,過多的碘又可引起胎兒甲狀腺發育障礙,這對胎兒會產生不良影響,嬰兒出生后可能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
3、馬齒莧
又稱馬齒菜。其性寒滑,故懷孕早期,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史者忌食之。如《本草正義》中說兼能入血破瘀。李時珍也認為馬齒莧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近代臨床實踐認為馬齒莧能使子宮平滑肌收縮。所以,孕婦忌吃馬齒莧,但在臨產前又屬例外,多食馬齒莧,反而有利于順產。
4、木耳菜
又稱滑腹萊、落葵、西洋菜。性屬寒滑,有滑利涼血之弊。如《南寧市藥物志》中告誡:孕婦忌服。尤其是在懷孕早期以及有習慣性流產(即中醫所說滑胎)的孕婦,更應忌食之。
5、莧菜
懷孕婦女在臨產期宜食之,因為莧菜性屬滑利,能通竅滑胎。如《本草綱目》即有莧菜滑胎之說。《飲食須知》亦云:莧,妊婦食之滑胎,臨月食之易產。因此,孕婦足月臨產時,食之最宜。但要指出的是,莧菜既有滑利之性,早期妊娠又當忌食。
6、生菜
生菜作為生冷食物的一種,往往含有細菌、農藥等,生吃很容易發生腹瀉,對胎兒的健康非常不利。
三、中醫食療偏方緩解妊娠嘔吐食療方
1、 每次服1小勺蜂蜜,每日3次。
2、 鮮生姜1片,放口中咀嚼。
3、 甘蔗汁1杯,加生姜汁少許,一次服完,可視情況服次數。
4、 柚子皮20克,切碎,煎水代茶飲,每日一次。
5、 米醋60毫升,煮開,加入白糖30克,溶解后,打入雞蛋一只,待雞蛋熟,食蛋食醋。
偏方:
方1:烏梅肉、生姜各1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烏梅肉、生姜、紅糖加水200克煎湯。每次服100克,每日2次。
功效提示:烏梅性溫味酸,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澀腸止瀉,安蛔的作用,能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久痢,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鉤蟲病,牛皮癬等。據《本草綱目》記載,烏梅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粘不仁,去青黑痣,蝕惡肉。去庳,利筋脈,止下痢,好睡口干。水漬汁飲,治傷寒煩熱。止渴調中,去痰治瘧瘴,止吐逆霍亂,除冷熱痢。治虛勞骨蒸,消酒毒,令人得睡。
此方具有和胃止嘔,生津止渴。適于肝胃不和之妊娠嘔吐。
方2:雞蛋2只。姜切絲約2湯匙或適量。鹽少許。
做法:下油1湯匙,放下姜絲炒香鏟起。燒熱鍋、下油1湯匙,打開雞蛋放下鍋中,‘慢火煎至半凝固時,放下半份姜絲,灑下少許鹽,折成半月形,煎至兩面黃色鏟起上碟。余下雞蛋1只與半份姜絲的做法同上。
(責任編輯:朱凱 )
文章關鍵詞:
孕期嘔吐太厲害怎么辦?有一些孕期新媽媽們嘔吐太厲害,雖然說這是正常的妊娠反應,但是整個人都非常難受。面對這些情況,中醫有哪些方法可以緩解……詳細>>
噯氣是發生在脾胃而又與機體多臟器有關的一種病證。由于病機之異,病變涉及的臟器不同,故而臨床上需根據病情的特點不同,酌情選用宣、通、平、降……詳細>>
在臨床之中,孕婦在懷孕期間是很容易受到刺激,甚至于引發各種病癥的,此時就會首先考慮,不容易帶來副作用的治療方法。而在臨床中比較典型的副作……詳細>>
想知道中醫食療與養生的內容?現代的人都十分注意養生,而中醫的食療養生方法更是受人們的推崇。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醫食療與養生的相關內容。詳細>>
癌癥的患者身體的情況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在治療的時候通常會使用化療或者放療的方式來殺滅一部分癌細胞,但是正常的細胞組織功能也會受到相應的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