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結腸癌也可用CT CT肝癌準確性更高
放射診斷CT欄目綜合 檢查結腸癌也可用CT CT結腸成像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結腸癌檢查方法,而且安全、無創。對于那些懷疑有結腸癌癥狀、而又懼怕結腸鏡檢查的患者,正是首選的篩查方式。最近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就刊登了一項研究結果:CT結腸成像能夠發現90%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癌前病變。
專家介紹說,CT結腸成像是應用多層螺旋CT進行全結腸的仰臥位及俯臥位薄層掃描,之后利用原始的橫斷面二維圖像,進行三維重建,能夠觀察到整個結腸的情況,因此又被稱為“仿真結腸內窺鏡”。
相對于結腸鏡檢查來說,CT檢查的優點是造成結腸穿孔的風險低,且方便、無痛,其X線的輻射量低于鋇灌腸檢查。張潔介紹說,CT檢查和結腸鏡一樣敏感,特別是對于大于1厘米的息肉,檢測敏感度高。
年齡大于50歲,有結、直腸息肉;結腸癌家族史;腹瀉、便秘、便血病史;體檢發現血CEA、CA199增高者最好進行結腸病變的篩查。凡不能作結腸鏡檢查的病人,包括使用抗凝劑、高齡、衰弱及伴有嚴重心肺疾病者適宜應用CT檢查結腸。但發生急性腹痛、腹壁疝、中毒性巨結腸及炎癥性腸病的急性期時,進行CT結腸檢查應謹慎,因其有可能導致結腸穿孔。
CT肝癌 準確性更高
肝癌的主要發病原因是乙肝病毒,80%~90%的肝癌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在中國乙肝攜帶者占全部人口的10%左右,基數非常大,所以發病率看起來很高。
只要抽取1毫升血液,經過7種微小核糖核酸組成的診斷模型分析,便可得知體內是否有小于2厘米的肝癌。這項早期肝癌診斷研究,由中山醫院副院長、肝外科主任樊嘉教授領銜。研究論文發表在11月21日美國《臨床腫瘤學雜志》上。新的腫瘤標記物檢查是否真的這么神奇?如何早期發現肝癌,我們又應該做哪些檢查?幾大肝臟專家給出了答案。
CT瘤標記物篩查 準確性更高
最近,復旦附屬中山醫院的專家發現全新的腫瘤標記物,患者只要抽取1毫升血,檢測血漿中的分子標記物7種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就能早期篩查發現連CT也很難分辨出的、小于2厘米的肝癌,診斷準確率高達88%。還能準確區分肝癌患者和健康人、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
浙醫一院肝膽胰外科主治醫師屠振華也知道這種檢查方式,但他認為,目前省內對于肝癌的早期篩查技術已經很成熟,通過核磁共振,發現早期肝癌的概率甚至達到了99%,遠高于這1毫升血液化驗的準確性。
有30%的肝癌患者,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AFP并不會升高,也有30%的患者這項指標會呈現假陽性。而B超檢查主觀性比較強,對醫生要求較高,一般2厘米以上的腫瘤才能夠準確發現。
“CT的優點是能看清楚腫瘤的位置,但比較容易漏檢小腫瘤。增強型肝臟核磁共振則可以彌補這些缺點,連0.5至1厘米的早期腫瘤也不會放過,真正能做到肝癌早期發現。”
除了裝有金屬假牙、鋼板、心臟起搏器的人不能做核磁共振,其他人都可以做,檢查費用在500至1000元。
(責任編輯:貝貝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