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相關專題:冬季寒潮來襲,打好保暖防感戰
冬至進補最佳時機和年齡
中醫認為,在冬至前后進補為最佳。中醫理論上講“冬至陽生”,即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后進補最為適宜。
中醫還認為,進補一般女性宜從30歲左右開始。此時人體“腎氣逐漸衰退”。現代醫學也表明,30歲是人體健康狀況發生改變的界線。原發性心血管疾病多數在30歲后開始出現癥狀,如動脈硬化,尤其是腦動脈硬化患者年齡基本在30歲以上;又如退行性骨關節炎,臨床發現X線片有改變通常在30歲以后。
>>>冬至進補“趕早不趕晚”? >>>食俗大觀——各地冬至吃什么
${FDPageBreak}
冬至飲食注意“三多三少”
飲食:多用溫補少食寒涼
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后“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后進補最為適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冬至之后,多吃溫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對于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飲食調養方面,營養專家建議,公眾尤其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類、脂肪、鹽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時節的飲食還宜多樣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適當地選用高鈣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的食物,還不可過食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溫熱食品來保護脾腎,吃飯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冬至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為寒冷的時節,羊肉、牛肉、狗肉有燥熱溫補的效果,能預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過食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冬至時還可以多吃些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類的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在其它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氣較冷,吃堅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且因人而異。
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卜、白菜等。其它很多蔬菜也要多加攝入,比如土豆、番茄、菌類、韭菜、南瓜、芹菜、菠菜、山藥等。除此之外,還要適量多吃水果,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覺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膚缺水、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點水果不僅能滋陰養肺、潤喉去燥,還能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獼猴桃、甘蔗、柚子、大棗、桔子、龍眼、蘋果、桂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冬至養生 身心進補
>>>冬至吃餃子的5個小建議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廣東氣候轉寒,此時陰氣已盛,陽氣衰微,而人們肝氣偏盛,容易氣滯血淤,養生除補理肺胃外,特別要護肝養腎。尤其是肝病患者,冬季沒有做好護肝“……詳細>>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令進補有三種說法,民間認為,在冬至前后進補為最佳。詳細>>
蓮藕養血補脾、黑豆補腎利水、牛尾壯腰健腎,合而為湯,醇香可口、養血健脾、補腎益氣,亦為冬日時周末的家庭靚湯。詳細>>
紅薯洗凈,切塊裝盤,隔水蒸熟,趁熱去皮放入碗里,用湯匙壓成泥狀,倒入糯米粉、白砂糖和生粉攪拌揉搓成團(若覺得太干可加少許水),再將面團搓……詳細>>
冬至時陽氣初生,火力方微,飲食養生宜順應體內陽氣潛藏,飲食性味宜減咸增苦,補理脾胃。在飲食選擇上,可以選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血肉有情之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