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調料是各種美味佳肴必不可少的組成,你知道嗎?它們不止有調味的作用,還具有治病的功效呢!
1、茴香
小茴香常用于各種健胃、散寒、行氣、止痛方劑中,古書中也有關于用其清腸排便,緩解消化不良、胃腸炎癥或痙攣引發的腹絞痛的記載。
2、迷迭香
現代醫學當中,迷迭香的花、種子可減輕頭痛、幫助睡眠、防止掉發,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殺菌抗痛毒效用,迷迭香有助于防止頭皮產生過多油脂,抑制頭皮屑。
3、花椒
花椒中含有苯甲酸的成分,是一種天然的抑菌藥物,對多種細菌有廣泛的抑制作用。
4、大蒜
大蒜是一種天然抗生素,具有抗菌屬性。擦傷較輕時,可以將半茶匙大蒜粉加少量水調成糊狀,涂抹在擦傷處,或是將新鮮大蒜切片后敷在傷口上。
5、芝麻
芝麻所含的芝麻油具有潤腸通便、防止便秘的功效。將1大勺芝麻研磨成粉,然后撒在燕麥片、涼拌菜或酸奶等食物上一同食用。
6、黑胡椒
將1茶匙黑胡椒放入茶杯,倒上開水,加蓋浸泡10分鐘,再加入2勺蜂蜜飲用即可。黑胡椒有解充血作用,蜂蜜能抗菌,兩者可以很好地緩解喉嚨不適。
7、嫩肉粉
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分解蚊蟲毒液蛋白質,緩解叮咬后的炎癥和疼痛。取半茶匙嫩肉粉,加2茶匙水調勻,抹在患處,保持30分鐘以上即可。
8、八角
八角是制作冷菜及燉、燜菜肴中不可少的調味品,其作用為其他香料所不及,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還被中國傳統醫學當作藥物使用。該醫學理論認為其具強烈香味,有驅蟲、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祛寒、興奮神經等功效。
9、芥末
芥末,辛熱無毒,具有溫中散寒,通利五臟、利膈開胃的作用,能利九竅、健胃消食等。芥末香辣味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開胃之功,能增強人的食欲。它還具有解毒功能,能解魚蟹之毒,故生食三文魚等生鮮食品經常會配上芥末。
10、香菜
中醫認為,香菜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之功,適用于感冒、小兒麻疹或風疹透發不暢、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此外,香菜的香氣是由醇類和烯類組成的揮發油及蘋果酸鉀引起的,入食后可增加胃液分泌,增進食欲,調節胃腸蠕動,提高消化力。
11、食醋
食醋中含有0.4%~0.6%的醋酸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種病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在本地細菌和病毒類疾病流行的時候,人們可以在炒菜、拌涼菜時添加適量的醋,這樣既可以開胃增食,又可以抑菌,可以說是一石二鳥。
12、生姜
生姜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溫肺止咳等作用,特別對于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后,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13、陳皮
陳皮氣香,味辛而微苦。具有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濕化痰等功效。主治脾胃氣滯濕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穢逆、二便不利、肺氣阻滯、咳嗽痰多,亦治乳癰初起。
14、小蔥
蔥的揮發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刺激身體汗腺,達到發汗散熱的作用;蔥油刺激上呼吸道,使黏痰易于咯出。蔥還有刺激機體消化液分泌的作用,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欲。蔥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顯的抵御細菌、病毒的作用,尤其對痢疾桿菌和皮膚真菌抑制作用更強。香蔥所含果膠,可明顯地減少結腸癌的發生,有抗癌作用,蔥內的蒜辣素也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15、橄欖油
橄欖油中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它能夠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從而起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作為植物油脂,橄欖油還能促進涼拌菜中脂溶性維生素及植物化學物質在人體內的吸收,如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
16、百里香葉
百里香葉是做菜時常放的一種香料,其中含有的抗真菌成分可以殺滅導致腳臭的真菌。將2大勺百里香葉用開水浸泡10分鐘。冷卻后,用棉球蘸百里香茶水涂雙腳,自然晾干即可。
17、豆蔻粉
將豆蔻粉和蜂蜜1∶1攪勻,涂在痘痘上,20分鐘后用水洗凈。豆蔻具有較強的抗細菌、真菌功效,蜂蜜中的抗菌物質也有助于消炎。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烹調食物時勢必會加入各種調料,如食鹽、雞精、味精、醬油和蠔油以及食醋等,還有蔥姜蒜、八角和花椒,不僅僅提高植物色香味俱全,而且有的調料具……詳細>>
調料是我們烹飪食物中必不可少的,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調料味有八角、大蒜、孜然、咖喱、姜、鹽、醬油等,不同的調料,功效也是不一樣的,不妨跟著小……詳細>>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調料味有蔥姜蒜等,不僅僅能夠增加食物的鮮味,同時也具有殺菌去霉的功效,保護了身體健康,合理的使用才能夠發揮最大的保健功效……詳細>>
在我們平時做菜時離不開調料味,不僅能提高食物的美味,同時也達到了保健養生的效果,不妨來了解一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