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吃糖是很多孩子在春節都不會缺少的食物,而在年貨中糖果也是決不能缺少的,那吃糖有些什么要注意的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1、不宜吃太多
糖是不含鈣的酸性食品。正常人體需要保持堿性,吃糖過多,人體會變為中性或弱酸性。機體要恢復弱堿性,就要消耗人體的堿性物質--鈣。天長日久,會影響兒童的骨骼發育。此外,吃糖過多,還會引起咽炎、扁桃體炎及肥胖等疾病。
2、餐后不宜馬上食甜品
餐后立即進食糖果,可造成血糖負荷過大,胰腺就要加倍工作以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長此以往,胰腺會因疲倦而怠工,導致病變。享用甜品的時間可放在兩餐之間,如上午9~10點,下午3~4點等。
3、空腹別吃甜品、糖果
空腹狀態下進食甜品,會導致胃腸脹氣、胃酸分泌過多、出現惡心、反酸和燒心感。還有人以一杯甜飲料替代正常早餐,認為這樣做“方便快捷”。其實空腹飲用甜飲料會造成糖分迅速吸收,血糖瞬間升高,使胰島素大量分泌來降低血糖,結果可能導致血糖過度下降,出現低血糖反應,不僅嚴重影響上午的工作和學習,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4、部分人士不宜吃糖
不可否認,確有部分人士不能或不宜吃糖果,或者必須在營養師的指導之下才能適量吃糖,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糖耐量低減、胃腸功能弱、胃炎和消化道潰瘍、胃食管反流癥、功能性消化不良、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和冠心病患者等。
5、餐前不要吃糖果
甜食有一種特性,可以延緩胃腸道的蠕動和排空,抑制食欲。有些人因某種情況在餐前半小時飲用了一杯高糖的飲料,結果導致正餐食量大減,營養攝入失衡。因此,每餐前1小時應禁用任何甜食、糖果。
6、不宜睡前吃糖
睡前吃了糖不刷牙,牙縫里的殘渣是細菌繁殖的培養基,從而產生酸,使牙齒脫鈣、溶解,形成齲洞。
7、皮膚感染的患兒不宜吃糖
吃糖能促使血糖升高。血糖高是葡萄球菌生長繁殖的條件,可造成皮膚感染經常復發,久治不愈。因此,患有膿皰瘡、化膿性癤腫等皮膚感染的兒童不宜吃糖。
8、父母有糖尿病的孩子不宜多吃糖
糖尿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若父母有肥胖型糖尿病,且都在60歲左右患病,其兒女又喜愛吃糖,體重超過標準,則這些子女中的75%中患糖尿病。而平時注意少吃糖、體重正?;蚱菡撸瑒t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小。
9、不宜銜糖過久
在口中銜糖時間過長,既限制了唾液中化學物質對細菌生酸的中和作用,又會助長口腔中細菌的繁殖,容易造成口瘡和形成齲齒。
吃糖的認識誤區
●吃糖不一定發胖
在一些人的眼中,糖和脂肪一樣,是飲食的“禁區”。人們之所以禁糖,無外乎擔心吃糖長胖。但糖的整體產熱功效遠遠不及脂肪,加之糖類在體內不能大量儲存,在需要能量時,肝臟和骨骼肌中蓄積的少量糖分僅夠24小時的需要,其余則全部需要脂肪的援助。
因此,在發胖方面,糖的“貢獻”要遠遠遜色于脂肪。當然,體內消耗不了而剩余的能量,即便是由糖新產生的,也要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起來。因此吃糖與發胖之間,關鍵在于適量,而非一個“禁”字了之。
●吃糖≠糖尿病
一些朋友一提到“糖”馬上聯想到“糖尿病”。其實,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吃糖多就會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發生原因極為復雜,涉及到遺傳、感染、基因變異、環境、飲食等,至今未被醫學界完整清晰地闡明。當然,如果一個人處于肥胖或超重狀態,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體重正常者增高。但正如前述,肥胖或超重絕非糖類一家的“功勞”,而往往是“糖類+脂類”結合作用的結果。其中,脂類的“貢獻”要遠遠大于糖類。因此,不可將糖尿病與糖簡單地劃“等”號。
(責任編輯:梁土清 )
文章關鍵詞:
孩子在家庭已經成為開心歡樂的源泉,全家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在意,尤其是在孩子的飲食方面,巴不得一天能吃出一個大孩子來。家庭醫生在線的營……詳細>>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寶寶長一個大個子,很多讀者為此沒少給家庭醫生在線的專家電話咨詢,專家說,想讓孩子長高,必須把握春天這個時機。孩……詳細>>
家庭醫生在線的營養專家告訴讀者朋友,當您有了寶寶以后,一定注意讓孩子多吃一些魚,這對于還的健康成長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吃魚的孩子聰明”,……詳細>>
脾胃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孩子生長發育旺盛,對水谷精微的需求較成人為多。但是嬰幼兒的脾胃往往比較脆弱,一旦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可能很容……詳細>>
眼下正是夏季時令,氣溫高,耗能多,孩子的胃口就相應的變大,不少寶寶往往不到就餐時間就餓了,如果是在學校和幼兒園,能按時就餐,但是在家吃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