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粽子是端午節必吃的美食,但粽子是怎么來的大家知道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歷史記載
歷史上關于粽子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說文?夂》:“葼,斂足也。”義為鳥飛時收斂腿爪。《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做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后,龍顏大喜,贊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只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并且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民間傳說
從南北朝以后,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南朝梁的吳均(四六七-五二○)在《續齊諧記》中寫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 。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
另外的說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體被江里的魚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粽子與屈原關聯的說法,由于其浪漫主義色彩,而被廣為傳頌。粽子在文人歌賦中屢有出現。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寫道:“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在中國很多地方端午習俗是吃粽子,除了習俗外,其實吃粽子也有很多養生功效的哦,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詳細>>
在端午節的時候,每家每戶都不能少了粽子。粽子不僅僅味道鮮美,還可以緩解胃寒。因此,如果女性朋友有胃寒的癥狀,不如就吃些粽子吧。下面就來為……詳細>>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流傳已久的習俗,之所以在端午節吃粽子,是有一定的由來的。相傳公元前340年,屈原不忍面臨亡國之痛投河自盡,當地人為了不……詳細>>
端午吃粽子是很多地方的習俗,而粽子獨特的香味也讓很多人也都很喜歡,但是吃粽子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下面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