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低血壓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低血壓要如何治療?
現在低血壓的發病率也有增加的趨勢,臨床低血壓大致分為兩類,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病兩種。生理性低血壓一般無任何癥狀,如果長期跟蹤調查,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還會有缺血和缺氧等異常情況出現,但不影響自身壽命。而病理性低血壓病除了血壓降以外,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此病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比較大,面對低血壓的出現,患者不必驚慌,因此,低血壓很好控制的,那么,低血壓如何治療?提醒大家,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誘發其它并發癥狀。
導致低血壓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血容量不足:透析過程中低血壓多數與過量脫水使血容量急劇下降有關,在很短的時間內過量的超濾,致心搏出量和輸出量降低,這些情況的出現可能由于:(1)對超濾量錯誤的估計;(2)病人為了多進水而多報體重;(3)血管通路靜脈端不暢,使靜脈壓升高而致透析正壓升高、超濾量過多,引起血容量不足,還多見于透析前已有血容量不足,如進食少、低鈉飲食、惡心嘔吐,服用降壓藥和血管擴張劑及治療。
原因2、長期使用低鈉滴液:透析液鈉濃度低于血漿,致使血鈉降低,血漿滲透濃度下降,體液進入細胞內,使血容量減少。
原因3、透析間期體重增加明顯:在血適時體重下降量超過適折前體重的5%以上,易于發生低血壓,因此透析間期增加體重應控制在4%以下。
原因4、血遣患者的血管功能不穩定:房顛、心包炎、內毒素、感染出血等易引發低血壓。
原因5、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超濾過量引起的低血壓多數發生在透析開始1小時后,在超濾一定量而不補充液體時,由于透析膜和過敏性毒素引起的低血壓,則更早出現,以上幾種因素同時存在,則發生低血壓的機會增多。
原因6、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功能失調,體內某些調節血壓的物質排泌失衡,如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兒茶酚胺類等升壓物質分泌降低,而緩激肽、組胺、5-羥色胺等舒血管物質增多,也可能參與低血壓病的形成。甲狀腺機能減弱時,會出現氣力減退、這樣的話,人體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各種各樣的不適應,感覺比較累,身心疲憊、就是莫名其妙地就會感覺到特別地勞累,不知道怎么回事,畏寒、皮膚乾燥等現象,而引起內分泌障礙性低血壓。
飲食治療低血壓:
飲食營養方面應給予高營養、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低血壓患者適當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族和煙酰胺(維生素PP)等。適當飲用咖啡、可可和濃茶,有助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改善血管舒縮中樞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壓和改善臨床癥狀。此外,飲用蜂蜜或蜂王漿也有裨益。
中藥治療低血壓:
中醫認為低血壓病主要是心脾陽虛,陽氣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主要治則是溫補通陽,佐以補脾健運。一般情況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 10g,1劑/d,水煎服或泡開水當茶飲。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舌紅少津咽干者加麥冬15g、五味子10g。此外,根據辨證施治,可輔以中成藥如歸脾丸或人參營養丸等也有一定療效。
低血壓狀態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應定期隨訪。因為某些所謂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在一定情況下,可能轉變為低血壓病,也可能原屬病理性低血壓病,只是早期未能發現有關病理改變而誤認為是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密切觀察病情可防止漏診病理性低血壓病。
低血壓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那么患者的痛苦也就會增加,為此我們應該了解低血壓的癥狀,及時的對癥處理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低血壓的飲食保健知識也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這樣我們低血壓的治療才能更加的舒適。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兩歲七個月小孩做高壓氧是否有用
2024-10-21日常生活中保護心臟應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心超左心室相關數據異常有問題嗎
2024-10-21什么是單臍動脈?
2024-10-21出現胸悶氣短應如何應對
2024-10-21心情煩躁心悸因震驚事件,如何應對?
2024-10-21如何判斷心肌酶譜是否正常
2024-10-21岳麓區哪家醫院治療心肌炎比較好
2024-10-21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