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是老人專屬病 冬季如何預防冠心病發作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盡管如此,但是冠心病也并不局限于中老年人身上,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多始發于少兒期。事實上,對于冠心病,有很多人都可能有些一知半解,由此便產生了不少的錯誤認識,下面就破除這些常見的冠心病誤區,加深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吧。
冠心病的誤區你知道嗎
1、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冠心病
臨床以及諸多研究中發現,冠心病正在逐年年輕化,我國冠心病發病年齡明顯提前。目前已發現最早的心肌梗塞患者只有25歲,30多歲就做過冠脈介入甚至外科搭橋的患者比比皆是。數據表明,冠狀動脈的硬化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時期就已經開始,而當前青少年高血壓的多發更加劇了這一過程。因此,有著冠心病家族史以及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的青中年人,更應該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中年后保證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
2、年輕人、女性和瘦人不易得冠心病
一般認為,冠心病和高血壓是老年病,年輕人與心血管病無關。研究發現:40歲以下的年輕人發生冠心病的比例在逐年增高,臨床上20歲左右的年輕冠心病患者已經屢見不鮮。
研究還發現,女性在絕經期前,發生冠心病的風險低于男性,在絕經期后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明顯增高,甚至趕上或超過男性,并且預后不如男性患者。就高血壓而言,僅在我國6-18歲的中小學生中,發病率就已達到8%。所以,對于有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的年輕人,應定期測量血壓,特別是在40歲以后更應每年進行一次體檢;生活中應注意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
3、沒危險因素就不會得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性、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煙、飲酒、缺乏合理運動等,有著這些危險因素的人群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急性發作的概率均要大于普通人群,但是這并不代表沒有危險因素的人群就不會患上冠心病。現代研究表明,基因在冠心病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沒有危險因素而仍患上冠心病的原因或許與此有關。因此,對于沒有危險因素的人群來說,同樣需要注意飲食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另外,一年一度的健康體檢也很重要,以便能及早發現心臟的問題。
冬季怎樣預防冠心病
1、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室溫應該不低于18℃,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應再提高2℃-3℃。冠心病患者在冬天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外出時最好戴口罩,并避免迎風疾走。在室內時,應避免將門窗開得過大,以防冷空氣刺激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當室內需要換氣時,可把門窗開一條縫,使少許新鮮空氣進入,但又不至于使室內溫度一下子降得過低。
2、調整飲食結構
冬季氣候寒冷,人們一般喝水較少,容易使血液濃縮,加重心臟負擔。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季節要多喝開水,并多進食一些容易消化和富含營養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魚肉和瘦肉等。避免進食過飽,不要吃肥肉,少吃動物內臟,更不要喝大量酒,特別是烈性酒來御寒,以免加重心臟負擔。當然,逢年過節喝適量葡萄酒倒未嘗不可。
3、適當按需進補
冠心病患者在進補問題上,應遵循“可補可不補者一般不補,能食補者不要藥補”的原則。部分體質虛弱、大病初愈的冠心病患者可適當選用黨參、黃芪、附子、桂枝、人參、何首烏、枸杞子、天麻、冬蟲夏草等中藥,以及羊肉、銀耳、核桃、鵪鶉蛋、山藥等食物來進補。心肌梗死患者的體溫比正常人要低 1℃-2℃,在冬天會有怕冷、四肢不溫、精神萎靡等癥狀,可選用紅參、附子、肉桂、當歸、干姜、桂圓、核桃肉等溫陽的補品進補。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低血壓患者適宜吃哪些食物?
2024-10-21“老人環”是否提示患有動脈硬化?
2024-10-21心力衰竭有哪些手術治療方式
2024-10-21哪里治療高血壓比較好?
2024-10-21單臍動脈會不會因為某些原因產生
2024-10-21哪里治療竇性心動過速比較好?
2024-10-21冠心病病人怎樣進行合理的營養配餐
2024-10-21血壓低應如何有效調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