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么看心悸的病因病機 心悸如何辯證施治?
心悸因驚恐、勞累而發,時作時止,不發時如常人,病情較輕者為驚悸;若終日悸動,稍勞尤甚,全身情況差,病情較重者為怔忡。怔忡多伴驚悸,驚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轉為怔沖。心悸是心臟常見病證,為臨床多見,除可由心本身的病變引起外,也可由它臟病變波及于心而致。
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養,心神動搖,悸動不安。但其發病與脾、腎、肺、肝四臟功能失調相關。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養則動悸。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擾動心神,心神不安而發病。腎陰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或腎陽虧虛,心陽失于溫煦,均可發為心悸。肺氣虧虛,不能助心以主治節,心脈運行不暢則心悸不安。肝氣郁滯,氣滯血瘀,或氣郁化火,致使心脈不暢,心神受擾,都可引發心悸。
心悸的病因病機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虛實兩方面。虛者為氣血陰陽虧損,心神失養而致。實者多由痰火擾心,水飲凌心及瘀血阻脈而引起。虛實之間可以相互夾雜或轉化。如實證日久,耗傷正氣,可分別兼見氣、血、陰、陽之虧損,而虛證也可因虛致實,而兼有實證表現,如臨床上陰虛生內熱者常兼火亢或夾痰熱,陽虛不能蒸騰水濕而易夾水飲、痰濕,氣血不足、氣血運行滯澀而易出現氣血瘀滯,瘀血與痰濁又常常互結為患。總之,本病為本虛標實證,其本為氣血不足,陰陽虧損,其標是氣滯、血瘀、痰濁、水飲,臨床表現多為虛實夾雜之證。
個人可以根據體質來識別心悸的類型,主要是根據患者體型、膚色、脈象、舌象等比較客觀的體征,結合患者平時好發的癥狀來判斷。不同體質類型的人具有對不同疾病的易感性和不同的反應狀。張景岳言:“當識因人因證之辨,蓋人者本也;證者,標也。證隨人見,成效所由。故當以人為先,因證次之。”這說明不同的體質是產生證型的物質基礎。體質為本,證候為標,因此辨體質是第一位的。本人認為心悸患者虛證多是桂枝體質的人。桂枝體質的人多易出汗,汗后疲乏無力,易頭昏暈厥,易胸悶氣促,惡風,對寒冷敏感,關節疼。自覺腹部有上沖感或搏動感,心動悸,易驚,烘熱,失眠,唇淡紅或暗,舌體柔軟淡紅或暗淡、舌面潤,苔薄白,脈象常浮大、輕按即得,按之柔軟,脈多緩或遲。心悸患者,特別是心氣虛患者,多是在桂枝湯化氣和陰陽的基礎上加味而來。
心悸的辯證施治
1、心虛膽怯證: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而易驚醒,食少納呆,惡聞聲響,苔薄白,脈細略數或細弦。治法: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2、心脾兩虛證: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少寐多夢,健忘,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腹脹便溏,舌淡紅,脈細弱。治法: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3、陰虛火旺證: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伴有耳鳴,腰酸,頭暈目眩,舌紅少津,苔薄黃或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4、心陽不振證: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懷孕三十天嬰兒心跳不規律是何原因
2024-10-21什么是妊娠高血壓?如何應對?
2024-10-21高壓氧治療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2024-10-21原發性高血壓的成因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21懷孕四個半月聽媳婦肚子有類似心跳咋回
2024-10-21高中生練體育,無家族史,血壓 76/
2024-10-21怎樣有效阻止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2024-10-21血栓心脈寧片有何具體功效
2024-10-21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