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怎么會患中風?高血壓不吃藥小心中風
腦卒中俗稱中風,一般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且“三高”人群的老年人風險最高。然而,上周五一位年僅36歲的小伙子,竟因為腦梗塞引起中風,著實讓人出乎意料。腦卒中不再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青年卒中”發病率也在上升。
這么年輕怎么會中風?
有多年高血壓病史,且未得到控制,說起36歲小伙子為何突然中風,主要還是和患者多年的高血壓史有關。常年吃降壓藥,但是血壓一直控制得不好。
五大原因引發“青年卒中”高發
說起最近幾年青年人中風高發,這樣的現狀他們也很意外。據悉,以往中風多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而現在30歲以上的年輕人中,患中風的患者也逐年增多。
年輕人中的高血壓、糖尿病人群逐漸增多,一些年輕人還有抽煙、飲酒的壞習慣。除此之外,一些年輕人暴飲暴食,導致過于肥胖,也會誘發中風。
年輕人經過體檢等查出自己患有“三高”,部分人能夠做到按時服藥,部分人卻做不到。更有甚者,患上高血壓、糖尿病后,拒絕用藥,也不去醫院定時量血壓、測血糖。醫學研究表明,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酗酒,這也是青年卒中高發的五大因素。
在生活中,年輕人因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不少人經常通過熬夜上網、泡酒吧的方式釋放壓力,因此不能保證充足睡眠,容易引起身體疲勞。李曉波表示,人在勞累的狀態下,血管收縮加快,容易導致血管痙攣,中風的幾率會增加。
提醒三高人群多注意 優化生活方式 戒煙戒酒兩不誤
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死的疾病,這其中不乏中青年患者。中青年應該從生活方式開始預防腦卒中出現的各種危險因素。尤其是要識別一些前兆癥狀,如說話含糊不清或一側肢體麻木,或一側或某一側肢體不自主地抽動等。
一些高血壓病人血壓總是控制不好,降壓藥總是吃吃停停,認為自己年輕應該不會有大問題。還有一些病人能按照醫囑堅持服藥,可是卻不能定期去醫院復查,無法及時根據病情調整藥物。
要預防中青年發生腦卒中,主要是要控制“三高”,并優化患者的生活方式。預防腦卒中,首先應該控制高血壓,已有高血壓患者血壓應維持在高壓140、低壓90以下;其次,控制高血糖,通過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和合理用藥,將血糖控制在較低水平,盡量減少對血管的損傷。
在生活方式上,應該立即戒煙,而且要避免被動吸煙;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合理飲食。每天適度體育鍛煉至少30分鐘,男性每天飲酒不得超過1兩白酒。
腦卒中常見預兆有哪些?
(1)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
(2)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
(3)暫時性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4)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
(5)與平時不同的頭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暈倒。
(7)短暫意識喪失或智力的突然變化。
(8)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
(9)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
(10)整天昏昏欲睡,處于嗜睡狀態。
(11)一側或某一側肢體不自主地抽動。
(12)雙眼突然一時看不清事物。
當前公眾對腦卒中存在許多認識誤區。
誤區一:腦卒中是“老年病”,只有老年人才會得。事實上,四五十歲甚至二三十歲就突發腦卒中的人并不少見,不能等到自己七老八十了才去關注卒中風險。
誤區二:秋冬季輸液能預防。眼下,這類患者在門診中開始增多。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證明,每年定期輸液可以預防卒中。
誤區三:愈后不會復發。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腦卒中患者第一年復發率為15%,5年內復發率為30%,如果患病后仍不注意,“二進宮”住院的風險是非常大的。
誤區四:血壓不高就與腦卒中無緣。盡管高血壓是腦卒中的第一位風險因素,但如果腦血管管腔變得狹窄,或存在高血脂癥、糖尿病等其他腦卒中的風險因素,血壓不高也會患腦卒中。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爺爺心律失常,能服苯巴比妥片嗎?要長
2024-10-24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能否用牛黃解毒丸?
2024-10-24服用螺內酯片血壓不穩,能否換藥?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氣血不足服用復方丹參片效果如何
2024-10-24心力衰竭能用托伐普坦片治療嗎?
2024-10-24服用復方利血平為何會致性功能減退?
2024-10-24珊瑚七十味丸對冠心病治療效果及副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