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高血壓用藥迷境 選擇降壓藥要注意
導致血壓增高的生活因素有很多中,由于在實際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依然存在著不少誤區,因此欲使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內,必需弄清楚高血壓的幾種常用藥,同時,注意高血壓用藥的幾種注意事項。
治療高血壓的幾種常用藥
1、哌唑嗪。口服1~2h血漿濃度達高峰,但首劑不宜太大以免發生低血壓,第一劑可在睡前口服0.5mg,以后逐漸加量,從1mg,一日3次開始,降壓劑量為3~20mg/d。
2、硝苯吡啶。適用于心絞痛伴高血壓危象者,口服10~20mg后血壓下降24%, 30分鐘后達最大降壓作用,持續3~5h,但起效迅速而強烈時可導致低血壓。
3、利尿劑。使細胞外液容量減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過利鈉作用使血壓下降。降壓作用緩和,服藥2-3周后作用達高峰,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尤其適宜于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壓的治療。可單獨用,并更適宜與其他類降壓藥合用。有噻嗪類、袢利尿劑和保鉀利尿劑三類。另有制劑吲達帕胺,同時具有利尿及血管擴張作用,能有效勁敵血管擴張作用,能有效降壓而減少引起血鉀。腎功能不全時應用較多,但過度作用可致低血鉀、低血壓。
4、長壓定。不影響腎血流量和腎小球過濾率,可用于腎功能不全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劑量為2.5~40mg/d。副作用有多毛、水鈉潴留,不能長期堅持服用。
5、氨酰心安。適用于血壓高于200/130mmHg)的嚴重高血壓患者,12h內血壓逐漸下降,口服劑量為25~100mg,一日1次,但易引起心動過緩。
6、止痛藥物。如炎痛喜康、消炎(消炎食品)痛、保泰松等,除了引起水鈉潴留外,還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趨向收縮而致高血壓。
正確治療高血壓 要走出高血壓的治療迷境
1、服不服藥無多大差別
要知道,高血壓病人中除5%左右(癥狀性高血壓)可通過手術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余90%以上的病人都是高血壓病,這些病人是一種慢性病,往往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其服藥與不服藥的結局是截然不同的,堅持長期用藥者由于使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減少和推遲器官的損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而長期不服藥者則由于血壓長期處于高水平,其本身可促進或加速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甚至引起致殘或死亡。因此,要認清降壓治療的重要意義,積極、有效、長期地控制血壓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2、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有的高血壓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甚至認為降壓應該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一般來講除高血壓急癥(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外,其余高血壓病病人均宜平穩而逐步降壓。因為,血壓下降過快、過低,不但會使病人出現頭暈、乏力等體位性低血壓的不適癥狀,也稱“腦貧血”,還極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甚至誘發腦出血,這種情況尤其在老年人為甚。因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此時偏高的血壓有利于心腦腎的血液供應,如果一味要求降到正常水平,勢必影響上述臟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償失。因此,降壓治療時必須要掌握住緩慢、平穩的原則。
3、不按病情科學治療
有少數病人,把別人降壓效果好的藥物照搬過來為己所用,這是既不客觀又不現實的。因為,同樣是高血壓的病人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卻是大不相同的。如某人用某藥降壓效果非常明顯,則另外一人卻效果不顯,甚至無效。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時,有一小部分人會即刻發生心悸、臉紅等不適癥狀,而多數人則感覺良好。因此應當根據病情,因人而異,合理選用藥物,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欲走捷徑絕對是不可能的,甚至釀成不良后果。 面對多種降壓途徑無所適從。
4、憑自我感覺估計血壓高低
許多高血壓患者平時不測血壓,僅憑自我感覺服藥,平時感覺無不適時少服或不服,一有頭暈、頭痛等癥狀時就加大藥量,殊不知,血壓忽高忽低或下降過快,同樣會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癥狀。不測血壓,盲目服藥,不僅不能控制血壓穩定,還可使病情惡化,誘發心腦血管疾患。
5、擔心藥物副作用,不敢長期服藥
如高血壓不控制,所帶來的危害是致命的,是縮短壽命的,而副作用與高血壓的危害相比,則微不足道。抗高血壓藥物的用藥原則是多種藥物小劑量聯合,這樣可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抵消。但如何聯合,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
6、血壓一降立即停藥
有些人在應用降血壓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癥狀好轉,血壓降至正常,即認為已“治愈”,便自行停藥,結果在不長時間后血壓又升高,再用藥使血壓下降后再停藥,人為地使血壓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這樣對人體的危害較大,不僅能使病情惡化,使機體產生耐藥性,而且還會導致“高血壓危象”。
7、單純依賴降壓藥,不綜合治療
高血壓能引起多種并發癥,應根據不同的并發癥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目前抗高血壓藥有六大類,幾十種。患者自己很難分清哪種藥更合適。應該去正規醫院,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亂等,用藥應不同。
8、以癥狀有無決定治療與否
一些高血壓患者血壓雖然很高,平時卻無任何自覺癥狀,由于身體沒有其他不適,這些人很少服藥或不服藥,從病理學方面講,無癥狀高血壓長期不服藥,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誘發心腦血管疾患。
9、只顧服藥、不顧效果
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目標是不僅要將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小于130/85毫米汞柱),而且要長期穩定,進而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殘率的目的。由于種種原因(如怕麻煩、出差),不定期測量血壓,一味“堅持”服藥,此為“盲目治療”,會使得血壓忽高忽低,或者出現不適感,并且易產生耐藥性或副反應。初服藥者,可三天測一次;血壓穩定后可每1-2周測一次。以便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種類、劑量、服藥次數,將血壓降至較理想的水平。還有更多的人,不僅不復查血壓,更不去檢查血、尿等化驗,不講究實效。全然不顧血壓是否控制理想?靶器官有否損害?應該說,這種治療在某種程度上是徒勞的,很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的結局,即當發生嚴重并發癥時方感到后悔莫及。因此,必須予以糾正。
10、未治好原發病
有些高血壓患者患的是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壓,增高的血壓是這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如果高血壓患者未將原發疾病治好,單純采取降壓措施,是沒有效果的。
提醒:選擇降壓藥 要注意這三點
首先,小劑量用藥。開始用藥時只用常規劑量的1/3~1/2,此期間即使患者有輕度的不適感,也不要急于換藥。另外,可以把藥物改為飯后服用,以減緩藥物吸收的速度,這樣經過兩周左右的適應期,患者的不適感通常會有所減輕。此時為了藥物的良好吸收和利用,患者應空腹服藥。
此外,聯合用藥也是減輕不良反應的較好方法。聯合用藥降血壓,可以減少單個藥物的劑量,同時一并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且,有些藥物相互作用,可以抵消部分不良反應。比如,鈣拮抗劑與β-受體阻滯劑或利尿劑合用,可減輕心慌、浮腫的程度;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小劑量的利尿劑合用,可以防止高血鉀的發生。
其次,看人用藥。正如有些人對花粉過敏,無論多漂亮的花,在他眼里都是極其可怕的東西,這是個人體質的問題。用藥也一樣,相同的藥物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作用、代謝方面的差異。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為例,有些人一吃這個藥,只要一點點,就會不停地干咳,像是被人掐住脖子,呼吸不過來一樣,但有些人卻一點反應也沒有。這種情況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不適合就只能換另一種藥。
總之,選擇適合自己長期服用的降壓藥,需要一個摸索的過程。其間醫生的用藥經驗固然重要,但患者積極配合的作用也是不能被忽視的。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爺爺心律失常,能服苯巴比妥片嗎?要長
2024-10-24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能否用牛黃解毒丸?
2024-10-24服用螺內酯片血壓不穩,能否換藥?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氣血不足服用復方丹參片效果如何
2024-10-24心力衰竭能用托伐普坦片治療嗎?
2024-10-24服用復方利血平為何會致性功能減退?
2024-10-24珊瑚七十味丸對冠心病治療效果及副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