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要遠離哪些誤區?血壓不是降得越快越好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很多年輕人認為高血壓離自己很遠,所以并不注意日常的保健,其實高血壓并非老年人的專利,很多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也尋在患有高血壓的風險。 高血壓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是冠心病、腦卒中和腎功能衰竭的主要發病因素。我國高血壓呈現出“三高三低”的特點,即患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高;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達標率低。不少人在對待血壓的問題上有諸多誤區。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防治高血壓的幾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高血壓患者必須絕對嚴格限制飲食
一般講,高血壓患者應限制飲食,但過分嚴格地限制飲食是不合適的。高血壓患者主要限制食鹽及高脂飲食,應多吃蔬菜、水果及其他低熱能飲食。
誤區二:心腦腎功能已經損害的病人不宜將血壓降
過去曾經認為,心腦腎功能已經存在損傷的病人,血壓應該高一點以便維持該臟器的血液供應,降低血壓會加重缺血。當前的觀點認為,對于心腦腎靶器官業已受損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病人更加需要積極降壓,以便保護業已受損的器官,避免因血壓增高而進一步惡化。
誤區三:長期用藥可產生耐藥性
某些患者在使用降壓藥后血壓穩定時,但擔心耐藥,就要求換藥,其實沒有必要。降壓藥不像抗菌藥物,長期服用發生耐藥性的機會較小。有些患者開始服用藥物有效,過一段時間血壓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數情況是由于病情進展所致或者發生了其他情況,這時候應該請醫生根據個體情況,添加或更換降壓藥物。
誤區四:降壓藥會使血壓越降越低
人體中存在著十分精致而又微妙的血壓調節系統,在很大程度上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同時,只要血壓降至正常,醫生都會酌情減少降壓藥量,適當的維持量不但不會使血壓降得過低,還能有效地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只有認識高血壓病,才能積極預防和治療它,維護自身的生命健康。
誤區五:保護血管就能降低血壓
有的患者認為,服用能保護血管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及脈通等,不需要服用降壓藥就能降壓,這是錯誤的。醫學觀察研究指出,只有遵醫囑合理使用降壓藥,才能降壓,也才能最有效地保護血管。
誤區六:老年人的血壓增高是一種生理現象
老年人的血壓增高不是一種生理現象,老年人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和年輕人相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高血壓降壓目標為收縮壓<150mmhg。指南又指出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低。但這一點在國際上有分歧,因為已經處于老化的心臟和血管更需要保護,老年人須要有和年輕人一樣的血壓水平。相同水平的高血壓值對于老年人的危害性要大于年輕人。
誤區七:去醫院復查時停止服用降壓藥物
一些高血壓患者去醫院復查前停止服用降壓藥物,認為停藥后血壓測量的更真實,這是錯誤的做法。降壓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醫生更關注服藥后血壓水平,因此,無論是否去醫院就診,均應按時服藥。
誤區八:有貧血的人不會患高血壓
貧血患者會不會出現高血壓呢,一般來說呢,貧血是不會出現高血壓等疾病的。原因主要是貧血通常是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和(或)紅細胞壓積低于同年齡和同性別正常人的最低值,而高血壓病則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指血壓超過正常標準,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貧血患者同樣也會患高血壓病。
誤區九: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過程中,血壓降得過快、過低均是不合適的,也是不可取的,因為此時患者會感到頭暈、乏力等,甚至還可誘發腦血栓等。所以,醫生要求的降壓原則,應是緩慢、持久、適宜和能適應為度。
誤區十:血壓在每天中午最高
有的人認為中午體內血液最“旺”,單純地以為中午血壓最高。其實,正常人群及高血壓病人晝夜血壓都呈“雙峰一谷”的變化,即一般上午8~9時、下午4~6時為兩個高峰,凌晨2~3時為低谷。中午并不是血壓最高的時候。
誤區十一:收縮壓高一點沒有什么危害,只要舒張壓正常就可以了
長期以來認為高血壓的危害性主要在于舒張壓增高的觀點應該糾正。因為,最新臨床研究證實,收縮壓增高的危害性遠大于舒張壓的增高。
誤區十二:保健品有降壓作用
近些年保健食品越來越多,各種宣傳鋪天蓋地,輔助降血壓是保健品廣告常見的宣傳語。實際上,保健食品沒有明確的降血壓作用。保健品所謂的功效根本沒有經過科學的臨床認證。高血壓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消費者若對該類產品認識不夠,使用方法不當,很容易產生危險。有高血壓的人應當到醫院正規就診
誤區十三:肥胖者才會得高血壓
肥胖是引發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高血壓的發病機制還包括多種因素,如環境、遺傳、適應性、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因此,無論身體偏胖或偏瘦,都可能由于超重之外的其他因素而引發高血壓病,所以都應定期測量血壓。
誤區十四:憑自我感覺判斷病情的輕重
一般講,自覺癥狀與病情輕重呈平行關系,即癥狀輕則病情就不重。但臨床上也有例外的,一些年輕體壯的高血壓患者或久病的高血壓患者,有時有癥狀較輕而血壓較高的現象出現。此時,只憑患者的自我感覺去判斷病情的輕重是不全面、不準確的,而必須以醫生的檢查診斷為準。
誤區十五:血壓高一點沒什么關系,不必大驚小怪
其實,大量觀察研究證實,血壓即使稍微高一點,心血管病的危險性也會明顯增加,對于高血壓,千萬別采取不在乎態度,一定要認真對待。
誤區十六:血壓增高就是高血壓
在生活中,由于激動或其他不良刺激等原因,有偶爾使血壓升高的,這不一定是高血壓,只有在幾天或更長的時間內,連續3次測量血壓(每天同一時間內測量)都高于正常者,才能考慮是否患上了高血壓病。
誤區十七:服用降壓藥物影響肝腎功能
絕大部分降壓藥物都是經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但這并不表示對肝腎功能都有損害。各種藥物對人體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由于每位患者的反應性不同,不良反應的表現也各有不同。
有些人由于擔心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不敢應用。實際上,有的人服用降壓藥物可能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但相比高血壓的致殘、致死的嚴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壓藥物的獲益更大。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爺爺心律失常,能服苯巴比妥片嗎?要長
2024-10-24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能否用牛黃解毒丸?
2024-10-24服用螺內酯片血壓不穩,能否換藥?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氣血不足服用復方丹參片效果如何
2024-10-24心力衰竭能用托伐普坦片治療嗎?
2024-10-24服用復方利血平為何會致性功能減退?
2024-10-24珊瑚七十味丸對冠心病治療效果及副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