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是否患腦膜瘤
腦膜瘤是起源于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發病率占顱內腫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為2:1,發病高峰年齡在45歲,兒童少見。凡屬顱內富于蛛網膜顆粒與蛛網膜絨毛之處皆是腦膜瘤的好發部位。矢狀竇旁,大腦凸面,大腦鐮旁者多見,其次為蝶骨嵴、鞍結節、嗅溝、小腦橋腦角與小腦幕等部位,生長在腦室內者很少,也可見于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見。
診斷腦膜瘤,其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檢查包括顱骨平片,腦血管造影和CT掃描。不僅可以達到定位,還可以了解腫瘤大小和定性。
(一)頭顱平片
腦膜瘤異常表現包括顱內壓增高、松果體鈣斑移位、骨質改變、腫瘤鈣化和血管壓跡改變。單純顱內壓增高無定位、定性價值,松果體鈣斑移位診斷價值也有限,其余征象則有定位和/或定性價值,其中腦膜瘤經平片檢查定位者占30~75%,定性者為20~30%。
1、 骨質改變
包括骨質增生和/或骨質破壞
骨質增生:可為彌漫性或局限性增生,前者表現骨質增厚及密度增高,后者則顯示內板局限性向顱內突入,狀如山峰,較為特征。
骨質破壞:可限于內板,或內、外板完全破壞而形成缺損,甚至腫瘤突入頭皮形成腫塊。
2、 腫瘤鈣化
見于3~18%腫瘤,可為點、片狀,明顯者為雪團狀,頗具特征。
3、血管壓跡改變
顯示腦膜動脈壓跡增寬,內板放射狀血管壓跡或棘孔擴大。
小結:頭顱平片檢查易于發現腦膜瘤引起的骨質變化,效果優于MR檢查。并有可能因頭外傷等原因檢查而意外發現無癥狀腦膜瘤所致的骨質改變。內板局限性骨增生、腦膜血管壓跡增寬和雪團狀鈣化均高度提示腦膜瘤,但不能確切指明腫瘤大小及與相鄰結構關系,而需進一步行CT或MR檢查。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心肌缺血能否用通脈顆粒治療?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甲茸壯骨通痹膠囊
2024-10-24硝酸異山梨酯片能治療哪些病?
2024-10-24心絞痛能否使用復方丹參片?
2024-10-2420 歲腰硬胸痹伴頭暈目眩等癥狀是何
2024-10-24腦動脈粥樣硬化是怎樣形成的
2024-10-24血壓高有遺傳史,服藥后正常,能長期用
2024-10-24患硬化可以吃些什么食物?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