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下竄”有風險 別讓血糖天平翹起來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急癥,輕者表現為饑餓感、心慌、出汗、手抖、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癥狀,重者可導致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國外學者曾指出:“一次嚴重的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所帶來的益處”。基層醫生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宣教時,應告知其低血糖發生時的緊急處理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臨床案例】
馬大爺是一位即將康復出院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早、晚兩次自行皮下注射預混胰島素,效果良好。在他出院的頭天傍晚,夜班護士巡視病房時發現馬大爺躺在床上昏睡,怎么也叫不醒,護士急忙叫來值班醫生,起初以為是“急性腦出血”,但經過顱腦CT檢查,排除了該病。急查血糖,結果為1.6mmol/L(正常值為3.9~6.1mmol/L),最終確診為“低血糖昏迷”。醫生立即給其靜推葡萄糖液,1小時后馬大爺神志逐漸恢復。事后了解得知,晚飯前,打過胰島素的王大爺因故未進晚餐,于是才有了上面的驚險一幕。
提起糖尿病,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高血糖,并都希望能把血糖盡快地降下來。可是,一旦血糖降過了頭,高血糖就會變成低血糖,而后者的危害一點都不亞于高血糖,甚至更加兇險。馬大爺的例子在臨床上非常多見,值得基層醫生關注。
高血糖為何變低血糖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就是高血糖,但患者為何又會出現低血糖呢?
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沒能協調好飲食、運動和用藥三者之間的關系。例如:降糖藥物(包括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使用劑量過大;用藥后進餐延遲或沒進餐;飲食控制過于嚴格,進食量太少;運動量增加而沒及時加餐或相應減少藥量;飯量臨時減少時卻沒有及時減少降糖藥的用量;或者空腹過量飲酒。
診斷依據哪些標準
目前,臨床上一般將血糖濃度≤2.8mmol/L作為低血糖的診斷標準,但是,對許多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低于3.9mmol/L,就已經有低血糖癥狀了,此時同樣須按低血糖來處理。因此,對低血糖的診斷不能刻板地拘泥于血糖數值,還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
輕度低血糖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饑餓感、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全身無力、頭暈目眩。隨著低血糖的加重,患者會出現精神異常及意識障礙,如注意力渙散、煩躁不安、反應遲鈍、語言含糊不清、答非所問、精神錯亂,有時全身肌肉抽動。最后完全失去知覺,發生昏迷,這時若仍得不到及時搶救,最終將導致死亡。
此外,有兩種低血糖情況要格外注意:一種是“無癥狀性低血糖”,這種情況多見于病程較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且常發生于夜間,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險;另外一種情況,即所謂的“低血糖性腦病”,患者可有單癱、偏癱、不能說話、走路不穩、口眼歪斜等,若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則很容易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
如何家中處理低血糖
基層醫生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宣教時,一定要囑其告知家屬,一旦患者發生低血糖,必須及時處理,不要耽擱。
當出現輕、中度低血糖時,應立即給予可以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2~4塊水果糖,200mL果汁,2~3勺蜂蜜、果醬或白糖沖水口服等。若15分鐘后,癥狀無明顯好轉,可重復上述處理。
低血糖糾正之后,如果離下次進餐時間還有較長時間(2小時以上),還應進食少量吸收較慢的食物,如半片面包、幾片餅干、一小塊饅頭或半個水果等,以使血糖保持平穩。
嚴重的低血糖并伴有意識喪失者,應使其側臥,隨時檢查呼吸道是否通暢,呼吸心跳是否平穩。千萬不要給患者喂食、喂水,以防引起窒息,應立即打“120”電話送醫院搶救。
如何預防低血糖
那么,應如何預防低血糖呢?
基層醫生可叮囑患者,首先,在使用降糖藥物時,一定要遵守醫囑,從小劑量開始,循序漸進地調整藥量。其次,要注意合理用藥,臨床上經常見到一些老年人因使用降糖藥不當(如優降糖和消渴丸聯用)而引起了低血糖。第三,進餐要定時定量,服藥后切忌延遲進餐或不吃飯,必要時可于兩餐之間及睡前加餐。第四,用藥劑量可臨時根據進餐量多少和運動量大小靈活調整。第五,隨身攜帶少量含糖食品,以備不時之需。第六,要加強血糖監測,尤其是對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以及無癥狀性低血糖患者;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的危害是長期的,逐漸發生的,暫時不威脅生命;而低血糖的危害則是快速的,致命的。因此,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應了解低血糖發生的原因、臨床癥狀,并能掌握相關的急救和預防知識。對低血糖的搶救一定要爭分奪秒,嚴重者立即送醫院搶救,千萬不可大意。
另外,基層醫生可建議糖尿病患者隨身攜帶急救卡,在卡片上寫明姓名、地址、家人電話、正在使用哪種降糖藥以及當出現低血糖時會發生昏迷等信息,以便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得到及時救助。
低血糖有哪些危害
短期、輕度的低血糖只會使病人產生饑餓、心慌、出冷汗、乏力、顫抖等軀體不適感,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的傷害,但嚴重(或長期)低血糖會對人體會產生較大的危害,主要表現為:
1。反復發生低血糖會導致患者病情失控。因為低血糖時,體內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導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蘇木吉反應),造成血糖波動。
2。如果低血糖持續時間過久或反復發作,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即大腦)不可逆的損害,導致記憶力下降、智力減退,甚至癡呆,更嚴重者會成為植物人。
3。低血糖還可以激活交感神經系統,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事件(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腦卒中)的發生率。
4。如果低血糖患者搶救不及時,昏迷持續過久可導致死亡。
別讓血糖天平翹起來
血糖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太少了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就會出現低血糖反應;但太多了,長期高血糖又會傷及全身各個器官。而要維持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需要體內升血糖機制和降血糖機制的共同努力,這就像一個天平,隨時需要調節砝碼。
那么,常見的會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吃得多。飲食消化吸收是血糖的根本來源,這也是為什么要強調糖尿病需要限制飲食。但如果經常進食過量而無法消耗,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身體里,一旦胰島素不堪重負,血糖就會高起來。
睡不夠。不管是失眠還是熬夜,如果睡眠不足,血糖就會升高。芝加哥大學的考特博士研究發現,健康人每天只睡5.2個小時,連續8天,就能使胰島素敏感性降低40%。
脾氣躁。人體有一套復雜的激素系統可以調節血糖,當人們處于發怒、暴躁等不良情緒當中時,隨著腎上腺素等激素水平的升高,血糖也會隨之升高。
壓力大。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人體內多種激素分泌就會紊亂,這對血糖來說也是個壞消息。
與升高血糖的因素相比,能主動降低血糖的因素卻只有一個——運動。而從激素的角度看,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也只有胰島素。一天有1440分鐘,其實,我們每天只需要拿出2%—4%的時間,約30—60分鐘來跑跑步、打打球、游游泳,就能消耗掉多余的熱量,同時保持胰島素的敏感性。
要想讓血糖的天平更加平穩,一定要盡量避免升血糖的不良習慣,堅持降血糖的好習慣。
(責任編輯:陸偉祥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鄰居患幽門螺桿菌送來燉雞塊,能吃嗎?
2024-10-24上午服過中藥,現能吃非洛地平緩釋片和
2024-10-24吃大豆卵磷脂后月經推遲 15 天未孕
2024-10-24肺動脈高壓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4丹參片有何作用,能治主動脈硬化和心絞
2024-10-24洋地黃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能用門冬氨酸鉀
2024-10-24復方丹參片主要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4奶奶心絞痛發作時痛得沒氣,能立刻緩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房顫治療新進展,從藥物到手術全解析
2024-10-28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