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因素可導致2型糖尿病 如何治療才對?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一直都是很多患者都想了解的東西,只有了解了其病因我們才可以從根本去預防2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是糖尿病所有類型中最高的一種,主要以老年人為主要發病人群,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二型糖尿病發的因素都有哪些?應該如何防治二型糖尿病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
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介紹
1、遺傳因素
與1型糖尿病一樣,2型糖尿病有較為明顯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確定,有些尚處于研究階段。
2、環境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及增齡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因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3、年齡因素
大多數2型糖尿病于30歲以后發病。在半數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時年齡為55歲以上。
4、種族因素
與白種人及亞洲人比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發生。
5、生活方式
攝入高熱量及結構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會導致肥胖,隨著體重的增加及缺乏體育運動,胰島素抵抗會進行性加重,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
除了以上我們說的病因,導致2型糖尿病的誘因還包括肥胖、體力活動過少和應激。應激包括緊張、勞累、精神刺激、外傷、手術、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誘因,患者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及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逐漸降低,血糖升高,導致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介紹
隨著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日趨增高,2型糖尿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也成攀高趨勢,2型糖尿病的治療越來越迫切,如下是幾種治療2型糖尿病的幾種常用方法:
藥物治療:這是糖尿病內科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根據自身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副作用小、療效高的降糖藥使用。多吃藥不好,俗話說的好,“是藥三分毒”不管是什么降糖藥物大多有一定副作用,使用時必須注意說明書中注明的用法、劑量、禁忌癥和注意事項,以免誤用。
飲食治療:這是每個患者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攝取的總熱量及營養成分一般要根據自己的體重和體力活動強度來制定。另外,還應限制酒精、食鹽、高膽固醇食物、脂肪和食糖的攝入。
運動治療:運動也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之一。應根據自身年齡及體質,每日堅持適宜強度的運動和鍛煉,如散步、體操、打太極拳等。有規律的運動不僅能提高生活質量,還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但應注意空腹時運動易導致低血糖,應在餐后30分鐘進行。
胃轉流手術治療:胃轉流手術治療,對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是很好的選擇,可以去除胰島素抵抗、治愈糖尿病,讓患者擺脫終身服藥,還可以幫助患者減肥,一舉兩得效果突出。
干細胞移植治療:對于胰島功能已經下降到正常的1/3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干細胞移植治療,可以重建胰島組織、激活胰島功能,使之重新正常分泌胰島素,助患者徹底治療2型糖尿病,重獲健康。
2型糖尿病預防有三步
第1步:2型糖尿病的預防由醫護人員測血糖(必要時做口服糖耐量試驗)、體重指數、腰圍、血壓、血脂及了解詳細病史。
第2步:2型糖尿病的預防要確定誰是高危人群?可用問卷自測,2型糖尿病的預防內容有:肥胖,腹圍(中國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年齡≥35歲,高血糖家族史,高血壓或心臟病史,妊娠糖尿病史,每天體力活動及吃蔬菜水果是否達標,用過某些藥(如糖皮質激素、煙酸、甲狀腺素、抗精神病藥)等。如打分很高(與其中符合的項目越多),即可能為高危人群。
第3步:2型糖尿病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①減重(0.5~1千克/周),消除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②中等程度地限制飲食熱量(約減少500~1000千卡);③限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④增加體力活動(中度活動如快走至少30分鐘/天);⑤控制單糖(食物中血糖指數高者),這樣都可以很好的進行2型糖尿病的預防。
(責任編輯:黃蓉榕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缺乏癥有哪些癥狀
2024-10-21懷孕三個半月發育遲緩是何原因
2024-10-21嬰兒飲食如何影響其發育?
2024-10-21葡萄糖酸鈣與五維葡鈣哪種補鈣效果更佳
2024-10-21男童正常發育的時間范圍是怎樣的
2024-10-21將近 20 歲胸部發育不完全是何原因
2024-10-21寶寶肌肉松弛且體重身高不增長是何因
2024-10-21孩子變聲后生長發育是否真的遲緩?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糖尿病忌口的食物一覽表
2024-10-22糖尿病iv期是第幾期?詳解糖尿病分期與病情管理
2024-10-22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飲食食譜:科學飲食,穩控血糖
2024-10-22糖尿病腳腫:成因、風險與治療護理全解析
2024-10-21糖尿病腳腫了是什么原因
2024-10-21糖尿病幾型嚴重?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