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日常護理注意3要點
對于老年人來說,糖尿病護理和治療同等重要,甚至更應該加以重視。
由于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同步,在目前養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質量,單純對疾病實行被動性的治療是個人和社會都難以承擔的。隨著對糖尿病認識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單靠用藥可以達到,需要對不同層次老年糖尿病進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傳統衛生宣教或出院指導,患者在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和自我監測等方面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并未取得理想結果;而糖尿病系列講座后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個性,忽視了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身體條件等的個體差異,如僅停留在講座水平,將有相當部分患者最終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講座基礎上加以社區護理干預(群體教育,個別指導和跟蹤隨訪),根據老年人特點有計劃的教育,不失為目前老年糖尿病教育的好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需長期用藥以及病程纏綿的痛苦等應激因素的刺激易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20]。生活質量是世界性研究的熱點,國內對糖尿病生活質量的研究還剛起步。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有社會人口學、疾病和疾病嚴重程度、社會支持三方面,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慮障礙越輕;疾病越嚴重生活質量越低;社會支持越多,對社會活動的影響越少,抑郁和焦慮就越輕,生活質量越高。據報道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 mmol/l,由于血糖下降,疾病控制,癥狀緩解,減輕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慮等心理障礙,提高了生活質量。研究表明:絕大多數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明確表示不需要護士提供更多的生活護理,這充分反映了老年患者對自我護理的迫切需要。必要的護理介入只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自我護理能力。護理干預的宗旨是幫助患者參與自我管理疾病、自我護理。因此,充分認識到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自我護理需求,通過護理干預提供有關信息,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首先,老年人有自己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對醫院環境感到陌生、厭倦,有的還會因生活習慣受到干擾或擔心而感到煩躁不安或憂郁不振。因此,家屬應多與老人交談,鼓勵安慰老人,使他們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
其次,家屬應密切觀察老人的病情。由于老年人多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手術后可能誘發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人若出現頭痛、頭暈等不適癥狀,應及時通知醫生予以處理;
最后,家屬應多給予老人生活上的關心。如定期協助長期臥床者翻身,幫老人按摩、洗頭、剪指甲等。及時幫老人添加衣服,避免感冒,以防肺部感染。鼓勵病人擴胸、深呼吸、咳嗽以增進肺功能。保持會陰部清潔,妥善使用便盆與接尿工具,以預防泌尿道感染。保持病室環境和床單整潔、空氣新鮮,增加病人舒適感。
家人更應該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需求,做到理解并耐心護理。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