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掌控血糖不能靠感覺 血糖監測很重要
糖尿病有個很迷惑人的現象,就是往往病人感覺很良好的時候,實際身體中的血糖含量已經超標很多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體在血糖剛剛升高時會出現的一些一過性的視力模糊等現象,但病人沒有把這當回事,他的身體慢慢習慣了高血糖的狀態,自然不會有什么不良反應。沒有不良反應并不是說血糖自己下來了,而是病人的身體適應了,可是隨著體內血糖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其他器官就會漸漸出現病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并發癥。
血糖水平的高低不可通過感覺判斷
專家提醒,病人隨時都需要用血糖儀而不是憑感覺來掌握自己的血糖。
血糖是隨時波動的,所以人在一天中不同時刻的血糖值是不同的,“五點”測血糖是指測五個時間點的血糖,這五個時間點包括:空腹時、餐后30分鐘、餐后一小時、餐后兩小時、餐后三小時。
血糖監測五個時間點需把握好。正常人的“五點”血糖是逐漸升高的,如果是糖尿病早期,血糖的變化則是不規則的,一般是空腹時和餐后兩小時時血糖正常,而餐后30分鐘、60分鐘血糖偏高,或者出現餐后兩小時與餐后三小時血糖偏低的情況。
能用口服藥穩定住血糖的患者,一般病程較短,自身胰島β細胞功能尚可,血糖波動不太大,所以沒必要頻繁地查血糖,只需每2—3個月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就行了。若需要調整藥物,建議兩周查一次空腹血糖和一天三次餐后血糖。
如果血糖已經達標且相對穩定,對于每晚只打一針基礎胰島素的病人,一周查一次空腹血糖就可以了,空腹血糖控制達標后,再監測餐后血糖;如果是一天打2針以上胰島素的患者,一周抽出一天查5次血糖,包括空腹、睡前、早中晚三餐后血糖,就能評價血糖控制情況了。
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很多人只知道做空腹血糖,但我國的糖尿病,基于飲食習慣等原因,特點是餐后血糖升高較明顯,尤其是老年患者,只查空腹血糖,60%~70%的早期患者會漏診。因此,懷疑自己是糖尿病,一定要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這是確診糖尿病的金標準。監測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控制狀況,另一方面,對于預防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餐后高血糖長期升高可引起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這是由于葡萄糖毒性作用造成的。餐后高血糖以及血糖波動,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內皮的損傷,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或加重粥樣硬化進程。進而可導致血栓形成,嚴重威脅心腦血管健康。因此,控制餐后高血糖對于血糖達標非常重要,餐后血糖監測不應小視。糖尿病患者應在飲食和運動并行的基礎上監測好自己的血糖,并嚴格遵醫囑服藥,降低并發癥風險。
(責任編輯:黃思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