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45歲以上警惕2型糖尿病
哪些疾病癥狀會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功能下降和殘疾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一項50歲以上老年人的大型觀察研究表明。該項納入超過22 000名健康與退休研究(HRS)的參與者的研究結果,2月18日在線刊登在《糖尿病護理》(Diabetes Care)雜志。
功能下降或殘疾增加糖尿病風險
來自疾病控制中心糖尿病預防部門的Barbara H.Bardenheier博士說"我們很驚訝,因為我們傳統上認為糖尿病是進展性的殘疾,而不是反過來。控制影響因素并沒有影響評估結果。這表明可能有內在的功能下降和殘疾因素影響糖尿病風險,如果是這樣,目前我們對此知之甚少, " Bardenheier博士說。
HRS研究是以人口為基礎的縱向調查,納入51歲以上的老年人,1998年至2010年間,每2年調查一次。分為2組:A "主要研究樣本"的22 876名參與者在基線時有糖尿病,不論殘疾狀況,以及12 242名在基線水平既沒有殘疾也沒有糖尿病的"亞研究"樣本。
在主要研究樣本中, 在平均8.7年的隨訪期間,15.5%自我報告患糖尿病- 其中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 -25.6%的患者死亡。在亞研究樣本中, 在研究期間60.5%報告有某種程度的殘疾,主要研究樣本為76.7%。
主要研究樣本中在研究過程中從來沒有任何殘疾的人群糖尿病累積發病率是10.8每1 000人年。相反,對于那些殘疾的人群,輕度,中度,重度殘疾人群的糖尿病累積發病率分別為15.9、19.0和21.7每1 000人年。
還有哪些因素誘發糖尿病
糖尿病需要內在遺傳基因和外在環境因素誘發才能發病。遺傳基因在Ⅱ型糖尿病中起的作用比Ⅰ型糖尿病更為重要。而Ⅰ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關系更為密切。但是致病因素多種多樣,帶有糖尿病遺傳因素者,內因和外因起著不同的作用。列舉如下:
(1)感染:Ⅰ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顯著關系。病毒可能直接或間接通過激發自身免疫反應而損害胰島組織。在Ⅱ型糖尿病,病毒感染僅可使隱性糖尿病外顯,使化學糖尿病轉化為臨床糖尿病。
(2)肥胖:肥胖是誘發Ⅰ型糖尿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據報道40歲以上發病者約2/3病人在發病前超重10%,女性更為明顯。肥胖者組織細胞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3)食物:進食過多易引起肥胖。高脂肪、高糖飲食可能誘發糖尿病。長期進食精制面粉、米、蔗糖會造成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丟失,而某些微量元素如鋅、鎂、鉻等對胰島細胞功能、胰島素的合成、能量代謝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長期甜食會加重胰島B細胞負擔,均可以引起糖尿病。
(4)妊娠及絕經期:妊娠是糖尿病的激發因素。妊娠期胎盤分泌的人泌乳生長激素、雌激素、皮質激素對胰島素有對抗作用,可使血糖升高。妊娠期能加速胰島素降解作用,且約有80%正常孕婦的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其胰島素產生相對不足。多次妊娠可使具有糖尿病遺傳素質的人,被激發面引起糖尿病。絕經期婦女如果有糖尿病遺傳基因,可使糖尿病外顯。
(5)體力活動:通過體力活動來阻止肥胖,對減少糖尿病發生與減輕病情具有一定意義。
(6)年齡:隨著年齡增長,糖耐量有降低傾向,故45歲以上者易發生Ⅱ型糖尿病。
(7)應激因素:在外傷、電擊、外科大手術、急性心肌梗塞等應激情況下,胰高血糖索的分泌往往增加,且有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同時使肝糖元加速轉化成葡萄糖而發生高血糖。這些人一部分康復,另一部分可成為糖尿病患者。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