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爆發式壓腕“殺球”累傷關節
廣州市民喜歡打羽毛球,打羽毛球最常見傷及手腕。羽毛球冠軍林丹在扣殺球的過程中,展現出壓腕的動作干凈利落、富有強烈的爆發力,對對方造成巨大的威脅。“我認為擊球時,應該少做壓腕這樣的動作。”趙洪普博士指出,擊球時,反復完全地依靠腕部的用力,活動到一定范圍和時間,腕部就只能靠關節囊來牽扯動作。肌肉發揮不了對關節的保護,這樣就容易傷及手腕。
除了手腕,肩部、腰部也是運動傷害較常見的地方。比賽場上常見鉛球、鐵餅、標槍等項目,這類運動穩定性差,常會傷害肩部,容易導致肩關節脫位。這種傷害跟投擲時機、姿勢是否正確有關。舉重運動員的腰部則最易受損傷,腰位于人體重點、中心的地方。隨著年齡增長,腰部逐漸發生蛻變,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突然爆發式抓舉或者挺舉,會造成椎間盤突出。更有甚者,嚴重傷及腰椎,導致癱瘓。
熱身做到足,損傷降最低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對熱身運動而言尤為適合。熱身時,先讓身體進入微熱狀態,再舒展筋骨更有利于動作的發揮。“一年有四季,一天有24小時,運動也有高潮、低潮,熱身需根據各人的自身狀況決定運動量。如果精神狀態不佳,則不適合做劇烈運動。”趙洪普指出。有些運動健兒在某段時間的競技狀態特別好,這時就比較容易打破紀錄。“熱身做多少才夠,準備的姿勢如何,這需要因人而異。”趙洪普提醒,天冷的時候可以延長一些,天氣熱時可以縮短。只要專心一致投入運動,就能把損傷程度降到最低。
“我已經做了20分鐘準備運動,為何還會抽筋?”不少網友表示疑問。出現抽筋,大多數人會認為熱身運動做得不夠。趙洪普指出,實際上,出現抽筋的原因有很多,跟熱身不充分、運動量過大、身體與外界溫差大有關。有些游泳愛好者游泳時會出現抽筋,相當一部分跟水溫有關系。另外,身體的疲勞感大增、飲食等因素都會導致抽筋。
${FDPageBreak}
巧“使勁”,慢性勞損非必然
運動發燒友容易受傷,然而,日復一日伏在案頭工作的白領們卻也難逃運動創傷。在論壇上,不少網友大嘆“在辦公室,一坐就是整天,頸椎病、鼠標手通通纏住我。”“我不經常運動,卻還是覺得疲累,天氣越冷,身體越累。”運動創傷大多數是急性創傷,勞損則是一種反復持久的、慢性的運動傷害,甚至是非生理性姿勢造成韌帶的過度、過量的傷害。
趙洪普指出,“頸椎病、鼠標手的出現非必然,學會巧妙‘使勁’就能避免。”為什么頸椎經常會累?這是因為顯示屏放得太低。保持正確坐姿,面對顯示屏能夠平視,或仰視10度—20度,就能一定程度上預防頸椎病。鼠標手也是如此,有些人按鼠標,著力點只放在手腕的地方,容易導致手臂麻木不靈活。試著把鼠標放在桌子中間,換成前臂力支撐就會有所緩解。
個性運動:選擇慢運動更佳
“運動健身,訓練身體的協調性比單純鍛煉某部分肌肉更重要。”趙洪普提醒,鍛煉能加強內臟功能的協調能力,以及四肢的平衡功能。運動過后,我們經常看到肌肉變得發達,骨骼也更強壯。實際上,人體身上密布著成千上萬看不見的神經末梢,對這些神經末梢進行訓練,對平衡的建立非常關鍵。“正是運動中,有意無意地鍛煉了這部分神經末梢,大腦控制肢體的能力就變得越來越強。”
“從骨科醫生的角度而言,慢跑對身體大有好處。慢跑時,關節間的緩慢撞擊能夠有效鍛煉骨骼,增強骨密度。”趙洪普表示。其次,游泳和太極拳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慢運動所要求的力度與強度恰好適合骨骼的活動。運動過后,懷著飽滿的精神去工作,這才是健康的真諦。
(責任編輯:宋莎莎 )
文章關鍵詞:
健身者在進行運動的時候,不做任何的熱身或只做簡單的熱身便直接進入到運動狀態,身體的損傷有可能會很快的發生,從而影響運動的正常進行和運動……詳細>>
普通人在體育鍛煉活動中,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呢?記者就此話題采訪了北京市武術協會技擊研究會副會長、摔跤訓練基地主任兼總教練雙德全。 “熱身……詳細>>
冬季許多人都不愿意參加健身運動,隨著暖流春季即將到來,愛好運動的你需注意運動損傷。 隨著氣溫的回暖,說明春天已經悄悄的來到,戶外和健身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