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成都艾滋病患者服務機構希望,將來人們能對艾滋病患者“多關愛,少歧視”
防艾故事
“我準備出院了。謝謝你。”“如果你上個月要是再晚三天過來,我可能只有抱著你痛哭了。”
距第23個世界艾滋病防治日還有兩天。作為在這個行業工作了8年的志愿者,雷剛仿佛已經習慣了把心緒系在每個找他分享私密的感染者身上,關注他們的健康走向、心情和家庭。昨日記者采訪時,其好友陳立剛好打來這個電話,半個月前,他終于鼓起勇氣告訴雷剛:自己患上了艾滋病。
意外摯友5年前染病卻剛發現
雷剛說:“很多人過去歧視艾滋病人,因為不懂它是怎樣傳播的。某一天當得知自己身患此病后,就呼天搶地,往往拒絕正規治療,開始閉門拖病。”
“每個患者最初都是不愿意相信事實。”據雷剛回憶,半個月前陳立已瘦得幾乎不能走路了。他先后患了皮疹、肺炎等病癥,輾轉幾個醫院卻不見好轉,日益消瘦。就在快出院時,他才被檢測出HIV呈陽性,每毫升血液中的CD4免疫細胞只剩下6個了,而正常人應超過800個。
足足拖了一周,直到站不起身來,陳立才給雷剛打來電話:“我患了艾滋病。”雷剛立即送陳立到成都市傳染病醫院接受專業治療。據陳立回憶,他唯一可能感染的時間已是5年前上大學時。
還好,雷剛昨日聽到他在電話里講:“我體重增長了12斤,肺部并發癥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從事艾滋病患者關懷工作8年,雷剛明白這短短兩句話意味著什么。
${FDPageBreak}
擔憂艾滋病感染從老人到學生
雷剛說:“今年最大患者85歲,最小的僅16歲,年齡呈兩級分化,這讓我們非常擔憂。大學生組成‘影子部隊’四處宣傳,讓人們認識艾滋病可以防御。”
雷剛告訴記者,據四川省衛生廳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0月底,四川已累計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0100例。目前數字還在繼續增加。
在他所在的愛白成都中心,每周都會開展多種艾滋病人的關懷活動。中心里設置了心理測試室和活動大廳,彩色、整潔的裝飾讓進入者容易感到心情平和,開通的熱線常常響起,有專人負責接聽,指導就醫和做心理疏導,為艾滋病病人做匿名咨詢。
“現在的咨詢人數比起5年前都大有增幅。”雷剛說,在今年求助的感染者當中,最大的有85歲。最小的僅16歲,是一名高中生,“患者年齡呈兩級分化,讓我們非常擔憂。”
愛白成都中心和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22所高校的社團都有聯系,有很多大學生是他們的“影子部隊”。他們在學校里通過開講座、發放安全套等,讓大學生認識艾滋病。
雷剛每年都會組織志愿者扮演感染者,在春熙路等地索要擁抱,以讓真正的感染者有勇氣來正視自己。不少大學生在參加這樣的活動,也讓艾滋病人感受到被關心和關注,讓常人對他們多些理解,少一些歧視。
無悔義務服務8年傾注關愛
雷剛說:“最難在于消除歧視,希望有一天,群眾、父母、甚至醫生都不再歧視他們,他們是有可能用藥物控制病情的。”
“在特殊的‘同志’群體里,可能有百分之零點幾的人接受過艾滋病檢測,其中就有超過10%是攜帶者。”雷剛告訴記者,“2006年前,我都是兼職志愿者,后來發現病人增多,又投入到專職工作中。”雷剛說,他對此并不后悔。特別是愛白在2006年和2008年聯合國艾滋病高峰會議上,他們作為推動關注艾滋病的社會機構作了報告后,“感到使命更加長遠”。
讓雷剛感到欣慰的是,從今年的效果來看,他們在全國率先關注病人營養問題,在全國艾滋病干預治療領域都得到了廣泛認同。
他們希望人們知道,有兩件事需要特別注意:了解艾滋病治療情況。艾滋病同乙肝治療一樣,如果患者接受正規的抗病毒治療,體內病毒數量得到控制,可以繼續正常生活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患者的營養支持。“對艾滋病人來說,免疫功能重建關系到患者的生存還是死亡。”
(責任編輯:劉曉 )
文章關鍵詞:
由瑞士聯邦艾滋問題委員會(EKAF)等機構提供支持的一項研究表明:經過治療,一些艾滋患者人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生子繁衍。這對艾滋病患者和病毒……詳細>>
33歲的墨西哥青年曼努埃爾因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性行為而感染艾滋病,他絕望過,悔恨過,但最終堅強起來直面人生,他用行動呼喚,請不要歧視我們……詳細>>
盡管這位剛去世的艾滋病患者被親人拋棄,但在這些白衣天使的照料下,令他有尊嚴地走向另一個世界。詳細>>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不少志愿者系上紅絲帶走上街頭宣傳艾滋病知識和預防之際,有一群人卻躲在陰影中,與可怕的艾滋病魔進行著抗爭……詳細>>
專家擔心,一審敗訴對公眾早已造成誤導,認為HIV感染者無法從事正常工作,從而加重對這一人群的歧視。“這可能使我們的艾滋病反歧視工作倒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