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女兒才8歲,怎么就見她的乳房開始發(fā)育了?兒子剛9歲,為什么他的“小雞雞”顏色和大小就有了變化?不少父母都產生過這樣的疑問:孩子是不是性早熟?對于剛剛叩響青春之門的孩子們,性早熟的帽子扣不得。
比起上一代的女孩子十五六歲才月經來潮,現在的孩子十一二歲月經來潮已成了常見的事。專家向記者介紹說,由于現代社會文化、經濟的日漸發(fā)達,氣候日益變暖,孩子們的發(fā)育也越來越早。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少女青春期的表現是乳房發(fā)育、陰毛及腋毛長出等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月經來潮。一般初潮在12-13歲,熱帶地區(qū)還要早。如女孩子不足8歲,乳房發(fā)育長大,陰毛長出,并有月經來潮,這才是性早熟。至于男孩子青春期要比女孩子遲2-3年,如果喉結隆起、聲音粗沉、肌肉發(fā)達等第二性征在10歲前出現,并且首次遺精在11-12歲,這也是性早熟。
由于缺少必要的知識,現在的老師和家長對于孩子的青春期過于警惕,動輒就給這些發(fā)育偏早卻屬正常的孩子冠以性早熟的帽子,這樣會令孩子背負上不必要的精神負擔。有些父母甚至領著孩子去醫(yī)院門診咨詢是否是性早熟,雖然結果是孩子發(fā)育正常,但這卻會給孩子留下心理上的陰影,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和同學們不一樣的人。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本來就對自身發(fā)生的變化很好奇,若再以如臨大敵的態(tài)度對他們提起性早熟,可能會使他們越發(fā)疏遠人群,和外界產生距離,與父母、同學的隔閡感更深。此外,還可能引發(fā)他們對性產生興趣,從而對學習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趨于封閉。
那么,當孩子對青春期、對性困惑時,父母和家長又該如何做呢? 其實,性教育問題上,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很重要。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困惑,家長首先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要知道與其等孩子通過不好的途徑去了解,不如自己主動把有關青春期的知識告訴孩子。在進行疏導和教育時,家長和老師還應持平淡的態(tài)度,不要以大驚小怪的態(tài)度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另外,家長和老師還應采取措施讓孩子把精力轉移到學習和運動上,要讓孩子明白,也許自己是比同齡的孩子長得高長得大,只不過是在發(fā)育上比別人早走了一小步罷了,這不是什么壞事,更不能算是性早熟。
性教育應先抓父母和老師
對性知識方面的調查問卷中,家長和老師的準確率反而要比小學生低,學生獲得性知識竟主要靠自己的同伴。據了解,市南區(qū)為能率先在小學生中開展性知識教育,在該區(qū)6所小學發(fā)放了2300多份性知識調查問卷,其中家長500份,教師300份,五、六年級小學生1500份。結果表明,小學生準確率接近50%,而家長和教師的準確率尚不足40%。據市南計生協于瑞龍教授介紹,兩份調查問卷,題目難易程度差不多,但想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性知識調查問卷準確率這么低,如在回答“什么是性交行為”這一問題時,竟有很多答卷選擇的是“擁抱”。
面對老師家長性知識的匱乏,小學生是如何獲取性知識的呢?從調查題目看,小學生在“對男女生殖方面”的知識上,獲取的7項途徑中,竟有40%的學生從和自己一樣大小的同伴那里獲得,另外是從上網、看書等途徑,而通過父母、教師獲得的卻是寥寥無幾。很多學生提到“無法”或“不敢”和父母、老師交流性知識,有的學生甚至說,家長和老師對性知識根本不知道。
在本次問卷調查活動中,有50多名家長拒絕答題,有的家長甚至在卷面上直接寫上“胡鬧”。對此,市南區(qū)計生協劉新華會長認為,從孩子來說,接受性知識教育完全沒有問題,關鍵還是社會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加強對家長和教師的性知識教育,讓他們轉變觀念才是根本。
中國性教育最大的障礙是父母
“兒子看的書,我都要翻一遍,瞧瞧有沒有‘不健康’的內容……”張先生有些尷尬地說著自己的秘密。自本報《少女墮胎讓人痛心》(第152期)一文刊登以來,不斷有讀者打電話反映,希望了解關于青少年性教育的情況。其實,像張先生這樣的擔心并不是沒有原因。畢竟,在很多人眼里,“性”是一個讓人又羞澀又向往的話題。
尤其是青少年,對異性的渴望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濃;自己摸索,處理不當,導致性病、墮胎的例子也在不斷增多,難怪很多父母暗自著急。可擔心于事無補。“您會和孩子討論性問題嗎?”當記者隨機詢問幾位家長時,很多人表示從來沒有考慮過,也有的表示“很想對孩子說,但怎么開口還真難”。一名高中男生則直接告訴記者:“我的性知識大都是從網絡和雜書中得到的,平時即使有疑問也不敢問家長,最多和同學討論一下。如果家長和老師能系統、科學地講解性知識,就能避免我們走很多彎路。”一方想說不好說,一方想問不敢問,“性”真那么難以啟齒嗎?
性行為年齡越來越小 性知識貧乏令人吃驚
然而,性生活增多,學生的性知識、危險意識卻“明顯不足”。調查顯示,約70%有性行為的學生認為,自己或性伴侶懷孕、通過性行為感染性病、艾滋病“是基本不可能的”。此外,大學生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高,在有性行為的學生當中,每次都使用者為15.96%,“使用安全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懷孕,而非預防性病/艾滋病。”
我國青少年的性知識確實比較貧乏。中國計生協會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北京東城區(qū)的中學,34.5%的男生和40.5%的女生不知道淋病是性病。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給在校大學生舉辦的“性”知識講座中,一個女生遞紙條問專家“坐男生坐過的熱板凳會懷孕嗎”?
由于性知識不足,青少年面臨的問題可能困擾他們一生,比如,不會避孕或避孕不當,導致懷孕、墮胎;性交不衛(wèi)生,傳染疾病,影響正常發(fā)育和心理健康,有人甚至為了不懷孕,采取其他性交方式,感染難言之隱;性需求強烈,被引誘犯罪;性壓抑,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等。可見,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已是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林銀珍 )
文章關鍵詞:
每個男孩的成長除了“父親的責罵”還都伴有“母親的哭泣”,當然在性教育里面母親不僅僅是只作為哭泣的主角出現在孩子的面前。詳細>>
幼兒的性教育,一直都是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性意識尚未完全的他們,很可能因為發(fā)現成人的某個親密行為而加以模仿,例如擁抱、親吻、撫摸性器官等……詳細>>
性別認同是孩子探知外在世界的途徑之一,是一個人對自我性別的歸屬感,也就是對于自己是男是女的劃分。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是一個對自身、對他人……詳細>>
對于寶寶之間摟抱一類的親昵動作,媽媽的恰當做法是,肯定孩子善良的意愿,并給出具體的指導:“我知道,嘟嘟和悅悅是最要好的朋友,而且希望一直……詳細>>
近日,一份“針對在校學生的防性侵害錦囊”在微博中被廣泛傳播。“錦囊”要讓在校女童清楚5條內容:在校內或上學、回家路上要結伴而行,不要到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