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9月26日世界避孕日來臨之際, 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守護青春?孕育未來”青少年生殖健康公益講座在中央民族大學大禮堂舉辦。本次講座特邀知名媒體人董倩,心理學家黃菡及醫學人士等多方代表,圍繞“減少乃至避免青少年人工流產”展開深入探討,以提高當代中國年輕人的避孕意識,促進年輕人對自己的性行為與生殖健康做出負責任的選擇,提高生殖健康教育水平。
非意愿妊娠是全球日益嚴重的社會性問題。每年全球范圍內有2億8百萬人次懷孕,超過41%是非計劃性的,近半數選擇流產。而在中國,據媒體報道,每年有1300萬次的流產,重復流產率高達55.9%。
為改變這種現狀,提高中國女性的避孕意識,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近年在國內成功實施了流產后關愛公益項目,每年惠及150萬流產女性,同時借助世界避孕日公益教育平臺向更廣泛的人群宣傳科學避孕。
在本次公益講座中,作為媒體人代表的董倩女士以親身從青春期及至身為人母的成長經歷,與學生們近距離分享了自己對性教育渠道的體會,“記憶中很少有機會從父母或學校等渠道獲得充分的關于兩性和生殖健康的指導信息”,為此,她呼吁家長關注子女的性教育,家長在面對子女性問題時,應當愿意也有能力做到有“疑”必解,有“問”必答。
(央視主持人董倩女士呼吁家長關注子女性教育)
黃菡教授以社會心理學專家的角度,呼吁“好好愛、少傷害”,通過生動的心理學案例,講述了個人自制力、情緒溫差與性的關系,并表示:“我們對未來考慮得越長遠,越可能在當下做出最負責任的選擇。年輕人應該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原理和規律,以便在面對性問題時做好認知和行為上的準備。而在發生非意愿妊娠時,應當主動尋求醫護人員及心理咨詢人員的幫助, 幫助自己了解更豐富的信息和資料,做出更穩妥的決策。”
(心理學專家黃菡教授針對性心理研究表達觀點)
國家計生委科研所吳尚純教授和來自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健康與不孕癥二科的劉嘉醫生,分別從權威專家和一線臨床醫生的視角,與在場的青年朋友分享了許多令人唏噓的真實案例,呼吁社會要充分認識到人工流產對女性身心帶來的傷害,建議育齡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提高避孕意識,選擇適合自己并且能夠長期堅持使用的高效避孕方法,比如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宮內節育器等,保護自己的生育能力。
今年世界避孕日(WCD)聯盟發起 “我的朋友”數字主題傳播活動,目的也是利用日益應用廣泛的社交傳播工具,提升公眾對生殖健康和避孕的認知度,特別關注非意愿妊娠帶來的風險。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科聞 )
文章關鍵詞:
陽陽從兩歲開始就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睡覺時手捂著私處。每天忙于奔波的父母并沒有發現孩子的這個行為。陽陽三歲上了幼兒園,園里的床鋪都是連通的……詳細>>
陽陽從兩歲開始就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睡覺時手捂著私處。每天忙于奔波的父母并沒有發現孩子的這個行為。陽陽三歲上了幼兒園,園里的床鋪都是連通的……詳細>>
女性專家經驗說,自從她的兒子具備語言能力開始,她就借著洗澡的時候教他認識身體,讓他覺得談論“性”是很自然的。有時她的兒子會問:“媽媽,為……詳細>>
隨著人們對性的認識更客觀開放,對二人世界的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對性愛健康的更加重視,避孕套已成為大多數人性愛必備品。兩性專家提示您要有……詳細>>
“女性可以通過月經周期的人工干預等多種避孕方式不讓胚胎著床,同時也不影響到激素;也有多種激素都可以抑制女性排卵,臨床上女性避孕口服藥更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