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藥物引起的醛固酮減少癥可能由螺內酯、依普利酮、阿米洛利、肝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導致。 1.螺內酯:這是一種常用的保鉀利尿劑,通過競爭性抑制醛固酮受體,從而減少醛固酮的作用,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引起醛固酮減少。 2.依普利酮:作用機制類似于螺內酯,能阻斷醛固酮的效應,使用不當可能影響醛固酮的分泌。 3.阿米洛利:也是一種保鉀利尿藥,可干擾醛固酮的調節功能,過量使用有導致醛固酮減少的風險。 4.肝素:在某些情況下,肝素可能影響腎上腺皮質的功能,進而引起醛固酮分泌減少。 5.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能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長期應用可能導致醛固酮水平降低。 總之,在使用上述藥物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相關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醛固酮減少癥。如果出現乏力、低血壓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2024-10-08 12: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靜芳 主治醫師
應城市血防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環孢素、肝素鈉及鈣通道阻滯藥可特異性的抑制球狀帶產生醛固酮,糖胺聚糖多硫酸鹽也可影響醛固酮的生物合成,螺內酯也會的。
2024-10-09 0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