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龔峻梅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腫瘤科/血液病科
-
紅細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癥的治療:
2015-07-21 15:03
1.輸血。在出生后前幾年嚴重貧血的最好處理是紅細胞輸注,血紅蛋白濃度維持在80~100g/L以上不影響兒童生長和發育,并減少危及生命的再障危象。然而決定輸血最重要的是根據病人對貧血的耐受性而非僅是血紅蛋白的水平。由于患者紅細胞2,3-DPG水平增高,中重度貧血時可無明顯不適。
2.脾切除。脾切除治療可使病人長時間地控制貧血。由于出生后前幾年在無脾狀態下有發生嚴重敗血癥的危險,故患者行脾切除術至少要5~10歲后。脾切除術可使預后改善,但并不能糾正溶血狀態。在術前需要輸血者,術后則可能不需要輸注。較年輕兒童經過快速的造血生長“追趕”期,運動耐受性改善盡管不能完全排除再障危象的發生的可能,但發生后常較輕。術后經過改善初期后,Hb可能逐漸降低。病人術后網紅細胞數量增加時,說明不完全代償性溶血過程持續存在。在選擇病人行脾切除術時,紅細胞生存期及脾臟血容量的術前評估意義不大,因為部分病人肝臟是紅細胞破壞的主要場所,脾臟似乎破壞缺陷更嚴重的紅細胞。總之,貧血越嚴重則脾切除效果越好。
3.藥物治療。在體外水楊酸鹽反向影響PK缺陷性細胞的能量代謝,這種現象的臨床意義:一旦確定則可以在嚴格的血液學監護下應用水楊酸鹽。還觀察到患嚴重PK缺乏癥的女性病人應用口服避孕藥時溶血增加。
4.異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或外周血干細胞移植(Allo-PBSCT)或臍血移植PK缺乏癥所致嚴重溶血性貧血患者,如需反復輸血才能維持生命,Allo-BMT或Allo-PBSCT是惟一的根治手段。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紅細胞異常?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該病患者的紅細胞是球形的而非正常時的碟形。紅細胞異常被破壞,如細胞膜異常,酶的缺陷使紅細胞不能維持其變形性,這樣很難通過狹窄的血管,這些異常多為遺傳性的。一般無需治療,貧血嚴重時可以切脾,切脾不能糾正紅細胞形狀,但可以減少其破壞,糾正貧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