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克恩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
-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診斷,需綜合病史、體檢、實驗室檢查等,包括篩選試驗、確診試驗和特殊檢查。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5-10-01 09:29
1.篩選試驗:如毛細血管脆性試驗、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部分活化的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
2.確診試驗:
血管異常:毛細血管鏡檢查和vWF測定。
血小板異常: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試驗。
凝血異常:各種凝血因子的抗原及活性測定、凝血酶生成及糾正試驗。
抗凝異常:抗凝血酶Ⅲ抗原及活性或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蛋白C、狼瘡抗凝物測定。
纖溶異常:魚精蛋白副凝試驗、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纖溶酶原測定。
3.特殊檢查:對遺傳性疾病及少見出血性疾病,需蛋白質結構分析、基因測定及免疫病理學檢查等。
通過上述多種檢查方法,綜合判斷,以明確急性出血性疾病的診斷。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煥臣 主治醫師
鹽城市亭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其他
預防醫學門診部
-
1.篩選試驗
(1)血小板計數 減少者提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正常者提示血小板功能障礙或血管因素或凝血障礙。
(2)毛細血管脆性試驗 陽性可見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血小板無力癥等。
(3)出血時間(BT) IVY即試管法為準。血小板功能障礙性疾病及血管性血友病時出血時間延長(大于7秒)。血管壁異常及血小板減少時也可延長,但凝血障礙者則正常。
(4)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KPTT) 延長(大于正常對照10秒)表示內源性凝血因子缺乏(包括因子Ⅻ、Ⅺ、Ⅸ、Ⅷ)
。 (5)凝血酶原時間(PT)及糾正試驗 延長(大于正常對照3秒)表示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包括因子Ⅱ、V、Ⅶ、X、纖維蛋白原),血中抗凝物質增高時亦可延長;其糾正試驗可進一步區別上述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質。
(6)血塊退縮試驗 收縮不良提示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無力癥、低纖維蛋白血癥。
2.特殊檢查
(1)血小板粘附功能 一般采用玻璃柱法。減低者可見于血小板無力癥、血管性血友病、愛-唐綜合征等;增高者多見于手術、刨傷、DIC早期等。
(2)血小板聚集功能 減低者見于血小板無力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血管性血友病及血小板功能障礙;增高可見于應激狀態如手術、感染、免疫反應、DIC早期等。
(3)凝血酶原消耗試驗 血小板數或量異常,或凝血活酶生成障礙(如血友病)時消耗差(大于20秒),但血小板功能障礙者加紅細胞素可糾正。
(4)凝血酶時間(TT) 反映凝血系統第三階段反應,如延長(大于正常對照3秒),表示纖維蛋白原減少或功能異常,或血中抗凝物質增加。
(5)凝血因子活性測定 可確診各種凝血因子缺乏癥
-